伽利略的“比萨斜塔试验”之谜

时间:2022-02-10 13:10:45 

这是很多课本、课外书中都讲述过的一个科学故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千百年来,这被当成是不可怀疑的真理。但是年轻的科学家伽利略不信这个邪。他在比萨斜塔上当众实验,扔下了一重一轻两个球。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两个球同时落地。于是,流传千年的教条被推翻了,一条新的科学定律——自由落体运动定律——被发现了。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伽利略的秘书为他写的传记中。这本传记写于1654年,此时伽利略已去世12年。按作者的说法,伽利略是在比萨大学任教期间,当着其他教授和全体学生的面在比萨斜塔做的实验。但奇怪的是,伽利略本人的著作中从来没有提到过自己的这次实验,而比萨大学也没有记录过这件事。另外,如果真像书中所说,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一时,那么很多围观者也会对自己的家人、朋友讲起,但当时留下的历史资料中,完全没有留下有关这个实验的记载。

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有人怀疑,这个故事应该是伽利略的秘书虚构出来的。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名人轶事”。实际上,伽利略并没有真的做这个实验。

但是,伽利略确实深入地研究过这个问题。他曾在自己的一本书里,提到了一个可以驳倒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实验:如果从大约100米高处扔下一个100~200磅的炮弹和一颗只有半磅重的步枪子弹,前者只比后者领先一掌距(越等于23厘米)落地。不过,伽利略并没有说他本人做过这个实验。而且,这个实验也不可能在比萨斜塔做,因为那座塔只有50多米高。

后来,人们发现伽利略在比萨大学当教师期间,曾写了一部没有出版的手稿,里面提到,他确实曾经在一座高塔上做过一个实验,但不是为了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而是为了验证他的一个想法:落体的速度和物体的密度成正比。原来在那时,伽利略还不认为亚里士多德是错误的。他设想,在真空中,如果是相同材料做的物体,那么它们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无关;但如果是不同材料做的物体,那么下落速度和它们的比重成正比。比如说,假如人们同时从塔上扔下一个金球和一个银球,由于金子的比重大约是银的两倍,那么金球肯定会比银球先落地。

不止如此,伽利略说他做实验时用的是木球和铅球,结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刚松手时,木球的下降速度比铅球还快,之后铅球才逐渐赶上了木球,领先木球落地。根据现在的物理学知识,如果考虑到空气阻力,铅球先落地是对的,但是木球一开始会领先铅球则非常奇怪。因此有人怀疑,伽利略记录的这个实验也是假的。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两名美国科学家米克里奇和塞特尔重复了伽利略的这个实验。他们让51名学生一手握铁球,一手握木球,两手朝下,同时松手让球下落,并把整个过程用高速摄影机拍下来。结果他们发现,在大多数学生松手时,木球的确明显比铁球落得快!原来,这是因为人们在扔球时,会下意识地先松开拿着较轻东西的那只手,而由于要用更大的劲握住重球,因此松开要稍慢一些。所以,伽利略的记录恰恰证明了他的确在高塔上做过实验!

科学家们推测,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如他事先所预料的,比重大的物体的下落速度会略快于比重小的。但他也注意到,比重小的物体的下落速度一开始会比比重大的快。关于这个奇怪现象的思考,使他最终放弃了原先的假设,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真空中,任何物体,不管其重量、形状和比重,下落速度都是一样的。之后,他的秘书很可能就是以这个实验为素材,虚构出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

其实,在伽利略生活的时代,已经有很多人在他之前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意大利数学家贝尼德蒂在1585年出版的书中,就提到了一个实验:假设两个重量相同的物体被一根线系在一起,同时下落,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它们的速度将由它们的总重量决定;然而,如果在下落过程中这根线突然断了,这两个物体并不会因此在半空中减速,而是仍然以原来的速度下落。所以说,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它们的重量无关。

虽然有前人的研究作为基础,但只有伽利略花费了多年的心血,做了很多关于物体运动的系统实验。后来,他还想出了测量落体速度的方法:让球从光滑的斜板上滚下,然后测量在某个时间点上球与起点之间的距离,从而不仅证明了在阻力可忽略时物体的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而且证明了物体在下落时,它们的速度是不断增大的。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自由落体运动定律。它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1640年的一封信中,伽利略说:“追求真理的可靠途径是把实验放在任何推理的前面。因为推理总会含有谬(miù)误,而一个科学的实验不可能与真理相对立。”在伽利略之前,还没有哪位科学家如此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因此,爱因斯坦认为,将伽利略称为现代物理学乃至现代科学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相关童话故事

美图欣赏

童话故事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