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朝有一个皇帝,他突然喜欢上了斗蟋蟀,于是全国各地的官吏们,都逼迫老百姓进贡蟋蟀。
有一个叫成名的人,他早出晚归,总算捉到了一只不错的蟋蟀。可是他那好奇的儿子打开瓦罐后,蟋蟀逃了出来,儿子连忙去抓,结果把蟋蟀打死了。儿子吓坏了,这可怎么办呀!那是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到的呀!如果没有蟋蟀,全家人的日子就难过了。儿子非常害怕,他“扑通”跳进了井里。儿子被捞上来后,气息奄奄,化身为一只特别能斗的蟋蟀,不仅其他蟋蟀斗不过它,连大公鸡都不是它的对手这只神奇的蟋蟀被献给皇帝后,皇帝非常高兴,成名一家也从此变得富裕起来
看完这个故事,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皇上一个小小的爱好,就决定了老百姓的生死贫富。实在太荒唐了!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这样充满讽刺味道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蒲松龄是怎么写出这些故事的呢?
原来,当蒲松龄决心写《聊斋志异》后,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天苦思冥想。可是他越写越困难,后来有点写不下去了。
这可怎么办呢?蒲松龄索性丢下笔,推门出屋来到了大街边。
街上的行人真多呀!蒲松龄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利用大家的智慧,向他们“要”故事呢?
于是,蒲松龄把家里的一些东西当掉,换来许多绿豆,然后熬成绿豆汤,摆在树阴下,每当有人路过时,就招呼人家来喝绿豆汤,钱不要,只要把自己知道的最精彩的故事,讲上几个就可以了。
蒲松龄每天在路边听行人讲故事,肚子里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然后这才回到家里,继续写《聊斋志异》。这次和前面不同,蒲松龄文思泉涌,落笔成文,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就这样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