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观后感
毫不夸张的说,老炮儿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不仅仅是因为它是由冯小刚、李易峰、吴亦凡等明星大咖主演的,也不仅仅是因为它在豆瓣享有8.0分的好评,更不仅仅是因为《老炮儿》在威尼斯电影节收获高口碑、零差评。而是在于《老炮儿》身上集中体现了那些我们正在丢失的美好的东西,体现了新旧两代人的和解和沟通,更是号召我们传承老一辈人的优点和规矩。
电影《老炮儿》讲述的是曾经风光四九城的六爷(冯小刚饰),难以适应社会巨变,蛰伏于胡同深处,过着溜鸟、管闲事的清闲日子。某日,六爷(冯小刚饰)和儿子晓波(李易峰饰)父子间产生巨大情感冲突,导致晓波负气离家出走,不想遭遇暗算,被新崛起一代的“小爷”小飞非法拘禁。为了解救儿子,并偿还当年对儿子的愧疚之情,六爷重出江湖。六爷用自己的规矩,试图摆平事件,却无奈的发现,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自己的身体,早已今非昔比。于是一场父子恩仇、新旧势力的对决无法避免...
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没看懂影名是什么意思是最正常不过了,更不用说懂它的深刻内涵了。说实在的,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本着一种单纯地看故事的心态去看的,却不料到会被这部电影的内涵震撼到,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的观看,甚至去查了"老炮儿"是什么意思。原来,"老炮儿"在北京话中,专指提笼遛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儿。 如此一来,既与影中内容相呼应,也隐隐约约地体现了北京的文化积淀。
《老炮儿》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因为它从头到尾都洋溢着一种北京的文化气息,飘散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馨香,剧中有正义之光,有江湖之义,也有亲情爱情和人情之味,然而最闪光的却是规矩之说。电影中塑造的老炮儿六爷的形象便是是电影的一大亮点,因为他说了 "人活着就是图个讲究"。影片伊始向我们展现了北京夜晚灯红酒绿的胡同里的混乱,稍后却迎来了六爷的一番义正言辞的说教;更有六爷对俩个问路的小年轻进行了一翻规矩的说教...在影中,六哥总是抱怨年轻人没“规矩”。他所说的规矩,大到“父父子子”,小到怎么打招呼,天上地下无所不包。这些规矩渗透在日常生活里,而且剧中的老一辈人都认同这套法则,因此这些法则才能不成文地永远存在。随后,这些六爷的这些规则穿插在影片中, 从对乞讨女孩的善意施舍、跳楼围观群众的不忿谴责,再到和小飞的数次交锋,六爷心里面的那杆计仁算义的秤,一直都四平八稳地摆在那里。胡同里的人深信这些规矩是普世法则,“放哪都是这个理”。这些(理应)超越时间空间存在的法则,让六哥的人生充满意义。
上述是以六爷为代表的老一辈的规矩,而剧中,它的另一对立存在便是以小炮儿晓波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的规矩。
当六爷问他儿子小波信什么,晓波没心没肺说活着开心,快乐呗。我想大概我们这代人大抵都有他儿子小波这种想法,“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叫事儿”,就图个“倍儿爽”,这些便是剧中晓波与父辈的价值鸿沟。时代在变,年轮在添,老一辈的规矩在渐行渐远,新一辈的规矩在日渐沉沦,他们迷失了方向,于是老实人受欺负,人们见祸就躲,还落井下石,情义也用钱计算了,红包要靠抢了......,所有老实的规矩正如影片中颐和园后面那个寂静的湖泊,冰冻了起来。
不能莽断地说必须要遵守甚至死守哪一辈的规矩,对俩者而言,最理智的做法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于老规矩而言,那些让人想起乡规民约和传统文化中那些可爱的成分的规矩该发扬光大;那些不对的,属于封建余孽的规矩应该被扫入历史的故纸堆。于新规矩而言,我们应该收起那一套目中无人的愚蠢,遵守自己的独立的人身价值观...对于所有“君子”而言,不管这时代是在迷失还是在堕落,规矩实不可缺。
西方重契约,从古希腊伊始;我国讲规矩,自春秋发轫。荀子说,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於礼,则不可欺以诈伪。(《荀子·礼论》),意思是一旦设置了圆规角尺,就不可再用方圆来搞欺骗;君子懂礼,就不可再用诡诈来欺骗。如何保证规矩的落实,如何让“欺以方圆”和“欺以诈伪”不发生,荀子认为,必须道德高尚的君子方能办到,之所以能遵守规矩,是因为君子们讲诚信。所谓一诺千金,开诚布公等等。正因为有了诚信,中华文明才在“规矩”的界定下,与古希腊、古埃及等文明一道遥遥相望,薪火相传数千年。
电影《老炮儿》不是一部江湖人怀旧的故事的片儿,而是一次对逐渐沉睡的规矩的召唤。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