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停留影评观后感
又是一部梦境与现实交错的电影,与《穆赫兰道》一样值得探索,却比之更容易找出现实与梦境的贴合之处。
一、电影剧情
(一)表面
萨姆是一名心理医生,曾经成功使自杀者放弃轻生。他接手了古怪的患者亨利,一名艺术系的学生。萨姆发现他能预言尚未发生之事。亨利的偶像是一名19世纪自杀于布鲁克林大桥上的画家,他声称自己会在3天后的21岁生日那天,自杀于同一地点。
怪事不断出现:治疗亨利的前心理医生精神崩溃,他见到了本该死亡的亨利母亲,并得知她非常愿意与亨利重归于好;长期目盲的亨利父亲也神秘复明;亨利打算求婚的女友跟亨利若即若离;楼下邻居日复一日地在吊运钢琴……预言中自杀的日子到来,萨姆在布鲁克林大桥上找到了亨利——他已经无法确定周围事物、他自己,以及亨利究竟是否真实了,所有一切似乎都被包裹在一个梦境里。亨利举枪自杀的一刹那,整个世界随之扭曲,终结。
(二)事实
亨利即将度过21岁生日,他打算在这一天向女友求婚,并与原本关系不和的父母重归于好。在开车穿越布鲁克林大桥时,意外发生了,父母与女友当场死亡,亨利也重伤濒死。在由生到死的弥留之际,他无法坦然撒手人寰,因为车祸导致女友与家人丧生心怀愧疚,他选择了停留,以梦境来弥补过失。于是便有了电影里呈现的一切。抢救他的医生、围观车祸的人,都来到梦境里。亨利在梦境里的自杀,也是他现实生命的死亡。
(三)联系
梦境里,亨利变成了追随偶像自杀的艺术系学生,萨姆成为唯一能够帮助他的心理医生,莱拉成为萨姆的女友,作为有过自杀经历的女人,也同样努力解救想要自杀的亨利,而最先到达现场却并未施救的中年妇女,成为梦境中精神崩溃的萨姆的同事,现场围观之人——白发老者、亚裔男子、谢顶中年人、一对母子等,都在梦境里扮演了某个角色。
这个梦境,代表了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深层期待与渴望。
(此段剧情介绍的文字,改编自百度百科。)
二、为生命,唱一曲挽歌
如果这是一个梦,那么整个世界都在里面。
如果说影片在表现“感知存在的全新方式与视角”,不如说,在呈现一个非同寻常的“存在”更恰当。
不论我们感知的能力多么敏锐,对于生死临界地带意识的停留、游走,对于其存在的清晰与模糊、混乱与冲突、激烈与无解、飘忽与扭曲……等等的形态,若想准确捕捉与把握,都不是容易的事。
生命在弥留之际,究竟是怎样的存在?这是活着的人才会思考的问题,并且,会本着理想的心愿设计出种种方案。这当中包含了对人世的眷恋,对美的不舍,对曾经的懊悔,对预知的渴望,以及对未了心愿的托付……等等。
这些内容在电影中,借一个年轻而忧郁的生命之躯承载。他紧张、焦虑、错乱,有一个病人的身份,却又极美,流淌着苍凉、敏感、薄弱而又透彻的气息——死亡气息。他的存在是一阵一阵的,冲击而退缩,侵略而抽离,极力要被生者感知——生者甚至被拉进他的世界,在现实与虚幻之间,为他的意识驱使着、奔跑着,无法安静。他的意识成为一面镜子,现实的一切,在镜子中流转——镜子是变形的,则现实变形;镜子是模糊的,则现实模糊;镜子是超越的,则现实超越;镜子破碎,则现实破碎;一个世界沉睡了,另一个世界醒来……
对于导演马克·福斯特,仅就选取这样一个题材而言,已经令人欣赏不已了,而他的追求远不止于此。
生命最后的意识,一个终究会消失的梦境,该怎样强烈地感染生者,留下无缺憾的完美?你只看那些光影的闪回,它的奇幻而美妙的节奏;音乐的拍子,丰富而带感;画面呈现的角度;无法预见的怪诞场景……它们冲进你的视觉、听觉、感觉,抓住你的心,一起跳动。
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最后的停留,值得这样呈现。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