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茧成蝶》观后感
2015年6月13日至15日晚,黑龙江卫视播出了《化茧成蝶》政论片,观看后,为我带来了感触。
“春天踏青旅游可以去的地方太多了,朋友说,现在可以去煤矿旅游。”随着主持人的导播,镜头切到了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梧桐庄矿。低碳工业观光电瓶车仿佛把我们带进一座生态乐园。文化广场、音乐喷泉、小桥流水、亭榭回廊,布局精巧;树木乔冠、繁花绿草、林鸟池鱼、禽鸣凤舞(雕塑),相映成趣。一处一风景,步移景异。一景一特色,缤纷色美。全新的煤矿物质形象、精神形象、文化形象、社会形象彻底颠覆了人们过去认识中的黑、乱、脏的印象。不仅如此,更让人感佩的是冀中能源人率先实现了“采煤不烧煤、产煤不见煤,用水不排水、排矸不提矸。”化茧为蝶,绿色转型。旗下的一个个子公司和生产矿井先后进入了“中华环境友好型”企业行列。何来的如此思路和气魄,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王社平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道出了真谛:“冀中能源组建之初,我们就确立了不断创造历史的核心价值观,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看做是资源,更把空气、土地、地下水与煤炭发展相关的因素都当做一种重要的资源,认真保护,科学发展,变废为宝,综合利用。近几年我们相继提出了一大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生态矿山技术,并集成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既要金山又要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我们看到冀中集团人在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中,围绕山和水,书写了历史的传奇。
在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百年堆积如山,成为煤矿的“标识”和影响环境的“毒瘤”。如今,他们创造的多种矸石利用和矸石充填开采技术,把原有的矸石山或被当做资源再利用为建材、发电,使之逐步消失,或被绿化成高地,荫及子孙。新产生的矸石直接在井下用于充填被开采煤炭后的空间,不再提到井上,造成大地之累,空气之浊,而且遏制了采煤导致地面塌陷,还解放了大量的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因传统工艺禁止开采造成的呆滞煤量。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为共和国建设发展做出过骄人的业绩。建国以来,黑龙江累计为国家提供了占全国五分之二的原油、三分之一的木材、十分之一的煤炭,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向东北亚区域累计输出的生态效益高达数百万亿元。它们为共和国挺起工业脊梁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并创造了中国当代工人在共和国建设发展、改革创新实践中弥足珍贵、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为激励全国工业科技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看了化茧成蝶让我感觉身为黑龙江人我感觉骄傲,身为中国人我感到自豪。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