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影评观后感
一部作品要成就其伟大,它必须有其灵魂与意义,能对社会与人有赞美、呼唤、吶喊、控诉、抗争的展现,而我们现在的作品总是习惯于表象的陈述。
《万箭穿心》号称是2012最好的电影。说实在,我是挺喜欢看华语电影,不敢说无一漏,起码不是让我生厌的电影(导演或演员)我都会找来看,但这部“最好”我当时是没有关注到,只是近日这片的“儿子”登上了网红,就看他有什么作品,才知道这2012“最好”的电影,就上电影网站看了这部“遗珠”,同时也看了大家的评论,众说纷纭,尽管很多人给出了“赞美“之声,其中也包括不少名人。面对这部好电影,我套用自己觉得好作品的标准一对,自觉它还不是能成为我心中一部有份量的作品。说它赞美了人的大爱,可这光辉却不能温暖人心,说它鞭挞了人性丑陋,但却让人感到这也理所当然。 哪这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它想表述什么,它给出的答案都是模糊不清的。
首先说片名:万箭穿心。自觉以现在大陆讲究这玄学上,一没底(底蕴),二缺真(认真学习)。所以用这不伦不类的片名,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宿命”?但它与玄学边都沾不上,虽然我没有学过玄学,但起码知道“风水”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不可能让人一进去就马上起作用,由此而知,不管是作者或导演、编剧都是很无知,拿这一桥段作“睛”,有点故弄玄虚,其作用可以忽略 。
二是大家都盛赞剧情感人,女主的演技出彩。这部电影可能让人叫好,我觉得只是作者安排得内容够“绝”,女主泼辣到极致,为儿子牺牲到极致,这样接地气怎么不让人叫好,但她却什么都得不到。男主更“绝”,为了自己可以自绝于天下。儿子和奶奶同样也“绝”,可以漠视母亲为这家所做的一切。这样的“绝情戏”,把反差发挥到极致,自然撑起这部收获赞美的作品。最坏的脾气混合最好的作为,便映衬出“伟大”女主的有血有肉,让观众可忘却她所种下的因,而得到的果又希望用“宿命”来解释。但单凭这种虐心的戏码,显然很难把这部作品推上一个高的层次,所谓的因果都只是作者的自圆其说,让我看到的因果却有点不可思议。还有这部片的套路也毫无新意,每次抖的“包袱”都很自然让观众能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让人觉得你这么做结果就这样。女主的泼辣让男主颜面尽失,只能面对离婚。百无了赖的男主静中却求变,只能落得事情败露,但作者觉得故事不够悲惨,难以演说下去,最后还是让他丢了性命。余下为表现女主的坚毅的荣光,让她含辛茹苦为着家打拼十年,但让我完全感觉不到这家到底哪里值得她为它打拼,难道只为着成就自己能发出“万丈光芒”。在她庆幸儿子出色了,大家都觉得她有希望享儿子的福了,但我知道这等好事怎么会落到她身上,因为她所做的一切是与她认为的家是没什么连系,这家从男主一死就已不属于她的,而这家的主人只觉得她所做的一切只是在还债,连她自己最后也这么认为。结果是她同样也惨,满怀希望时却让儿子赶出家门。最狗血的剧情是女主的释怀,她觉得谁都不欠,所欠的是最绝情的儿子,最后她离开让她坚守十年的“万箭穿心”之地,这也让观众觉得她做到“万丈光芒”了,但你看完后心是热的还是凉的。如果你觉得它是好的作品,它达到颂扬或是鞭挞的目的没有。在我看来这作品什么都没有表达出来,也许人们觉得生活本是这样,无关对与错,但我觉得艺术不是只停留在说事,还应有“导人”的作用,如果没有做到,又怎敢冠以“好”的称号。
三是有观影人得出的结论:谁都没有错,但生活(造物弄人)继续着这样的一错再错。把它归于“宿命”这是多么可怕的结论,这样你的一切所受所得都是注定要承受,这是命运使然,而这作品至终也只能用了这个收场,因为连作者自己的是非对错都变得混淆不清,让他如何理得顺,只有让要怨恨继续去怨恨,想生活继续去生活。虽说”一百个人心中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清官难审家务事”,但是非曲直总该明白。“性格决定命运”、“相由心生”这在玄学上能读到的道理,而在这想用玄学说事的作品中却没有呈现出来。拿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老虎事件来说,谁能说出事情发生谁都没有错,现实就是残酷,胡弄不得。这作品每个人的际遇,其得到的结果都是自己的错误造成的。男主本性羔羊,却想开荤,被“老虎”吃掉。女主本性豺狼,虽怀母性,结果被“老虎”所伤。命运这只“老虎”确实让人吃尽苦头,但细想一下,是命运捉弄了人,还是人自己不作不死。
从来就没有无因的果,这作品的意义又在哪里,从女主不相信迷信,要做命运的主人坚强去生活,但无论她做得如何尽心尽力或已忘却自我,她也逃不出作者给她安排的命运,到最后只能无奈地吞食命运的苦果,因为她的“家人”心不是肉做的,他们不会存有“感恩”的心,哪这作品想宣扬的是什么。作品中每个人都在指出他人的不是,而使得自己的行为很正常,这就是作者所表达的人性。作品中女主用辛劳来修复她的乖张性格,男主用才情来掩盖他的懦弱和出轨,奶奶以识大体来隐藏她的腹黑,儿子用上进来填补他的绝情。 这些让人感到他们各人的所作都有原因,而使到每个人的所为都可原谅,可作者偏偏却让付出最多的人得不到安生,这样的表述想说明什么。而这样的功过相抵,反而让这部作品助长了人的冷血,而不是鞭挞人的冷酷无情,因为它想颂扬的伟大母爱,却变得是理所当然的偿还,而受惠者自觉只是应得。 因为母亲虽然不舍地离开“万箭穿心”之地,但她希望的结果不可能实现。儿子对她的怨恨并没消除, 他从没体会到母亲为他和家所作出的牺牲,他觉得只是要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画风变变,当年父亲的死,带给儿子的绝情,现在母亲用死能否换回儿子的忏悔。只是作者给出女主不会去死的理由,因她儿子都不会相信她这人会去死,从这上面来看,作者内心也从不会让儿子去相信母亲,她的所为只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有内疚心,这作品想表达的人性光辉便无从说起,因为你连剧中的人都未能受到感动,又如何希望看着你们的人能受到感动。所以这部作品我觉得从中心主题表达上是失败的。
我们这个时代为何出不了好的经典的作品,原因是它们失去了对时代敏锐的演绎评判,自然就失去时代的话语权,难以为时代代言,就难成为经典留芳。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