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观后感
前几天听到陈粒的《历历万乡》产生了共鸣,昨天刚换了微博名,今天就终于观看了一直惦记着的《布鲁克林》。
从电影本身出发,从叙事结构到镜头剪辑,平实无华,虽然我在观看这类电影的时候可以做一个细节控和镜头控,但几个绝美的长镜头和贯穿全程的精致细节都不敌结尾那一个突兀的转折给我带来的冲击。我猜编剧可能是想表达人生就是这样无常,就是有这样突然的瞬间把你打醒,让你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从她离开纽约那一刻就知道她肯定会回去,但是如果有关女主的心理变化的描述更多一些我觉得更好接受。
而说到共鸣,虽然从高中开始就在外漂泊,比较厚脸皮且容易随波逐流的我其实很少有故乡情怀,直到来到了法国,就像布鲁克林很多爱尔兰人,巴黎有很多中国人,这里就和女主说的一样“和家乡一样”,但还是会不适应,无法融入,质疑自己的选择和人格本身,感觉自己在每一天的pattern中和这个城市渐行渐远……
于是编剧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找个男朋友,意大利男朋友(我好喜欢男主的颜,男主的颜,颜)…爱和包容带给我们很多体验,两个人一起做的事会让你开始觉得这个城市与你有关,不说了,我要去睡意大利男人了…
抛开电影本身的情结,说到故乡,我最有感触的一点其实是,当你回到家乡发现生活和自己怀念的想象的不一样的时候,不是家乡变了,而是你变了。是我变了,大学时每一次回丹东都是最能感知自己成长的时刻,在北京,在优秀骄傲的人群里以为自己没有变,没有进步还是和周遭比起来那么幼稚那么无忧无虑没心没肺,一回到家乡,发现自己对各种人各种事,生活习惯,甚至一个地标的感知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虽说不如我一开始身处异国他乡那样来的措手不及,但却刻骨铭心,却抑制不住的鼻酸。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丹东变成我心中很柔软的一个地方,每每想到自己属于那里又不属于那里就有愧疚,有伤心,有无奈,有说不出的复杂的感觉。
最后还是来一曲《历历万乡》,来,干了这杯酒:
她住在七月的洪流上
天台倾倒理想一万丈
她午睡在北风仓皇途经的芦苇荡
她梦中的草原白茫茫
列车搭上悲欢去辗转
她尝遍了每个异乡限时赠送的糖
如果我站在朝阳上 能否脱去昨日的惆怅
单薄语言能否传达我所有的牵挂
若有天我不复勇往 能否坚持走完这一场
踏遍万水千山总有一地故乡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 比较爱情限时恋未尽与团圆中的婚姻与家庭
- 《拉贝日记》观后感500字
- 抗战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600字
- 美国励志电影《叫我第一名》观后感800字
- 红色电影《秋喜》观后感600字
- 《开讲啦》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