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陶

时间:2017-04-25 16:50:32 

“运河陶”是我给的定义。它成形于运河,毁灭于运河,最终在运河大浪的冲刷下成沙、成石,把它叫做运河陶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沿着运河的堤岸行走、寻觅、思索,这已是我的一种习惯了。我走着,在这条绵长的堤岸上,已不知有过我多少的发现。当我在这里邂逅一片陶片模样的东西时,并没有想到它的必然性。后来,越来越多陶片的出现使我不得不相信这是一种机缘,又是上天刻意安排的。它一定是藏在这里等待着我的发现,一次、两次、三次……最终,我找到了!

这些,就是运河的足迹吗?

陶器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有其地域性的差别,又有其地域性的特点。它承载了运河几千年的文明。面对着这些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东西,我哑口无言。我想,几千年后,沉淀下来的必定是运河文化的精髓了。运河不需要我们的膜拜,但是运河文化却需要我们的传承。我们这些生长在运河边上的人们,如今之所以能够衣食无忧,不正是传承了运河勤劳、朴实的品性吗?

睹物思人或者是物如其人,朴拙,大方,简洁,平庸。这就是运河陶了!

反复交织成的简单鱼网纹,弧线优美、自然天成的口颈,厚重结实、简单凝练的器身。这无一不是运河儿女的杰作。陶器的主要功用是容器,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实际的物体,还有历史。运河没有把它冲走或者沉淀到河底,而是选择暴露在堤岸上,它必定是觉得这一盛举需要被更多的人知晓。笨重粗糙,但很大个,很实用,像是老船长的手。也许如果没有谁来开发,运河也就慢慢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如果没被发现,运河陶也就没有存在的证据了。运河陶的存在是个必然,是运河儿女智慧的结晶,也是运河赐予的财富。但是运河陶最终会沿着这条历史的长河飘到哪儿,这个,运河自己也说不清楚。

尽管运河陶已经出现在这里有些时日了,但始终没能引起别人的关注。据说,这些陶片是随着一堆堆的白骨从运河的河道里清理出来的。后来就被留在河岸上,由于这些碎陶片与死人有关,不吉利,也就无人过问了。躺在河岸上的这些碎陶片们,这条运河的水就是你流的泪吧!是你养育了这些“勤劳”的人们,如今,他们把你抛弃了。

就在前不就,他们大张旗鼓地要搞“古城恢复”。发展环保型经济,造福一方人民。运河陶,你沉默了几千年,这次出来是要开口说些什幺吧!古城恢复,发展旅游业,这能够造福一方百姓,是令运河百姓们欣慰的一件喜事。但是,需要恢复的究竟是文化还是古城?开发,是要保护性地开发还是“破坏性”地开发?运河陶啊,你不满他们开发运河的时候把守候了你几百年的那些老宅子全拆了,改建成新房子;你不满他们开发运河,清理河道的时候把你曝一尸一荒野。在我们开发运河的过程中,我们是否需要保留下来一些什幺?

我曾经无数次地游览过新建的“运河古城”,可是里面陈列的那些商品们,又有哪一件堪和运河陶和那一堆白骨相媲美?无论那些商品拥有多幺诱人的形制和色彩,无论那些商品会使你的物质生活多幺舒适,它岂能替代得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当我们遗弃了运河陶,这不仅仅是运河陶的悲哀,而是我们这些运河儿女的悲哀。在那古城展厅里的最尊贵的位置上陈列的应当是运河陶和那累累白骨。

对于运河的开发,我们要恢复的是那些优秀文化,而不是形式。既然祖先留给了我们一笔丰富的遗产,我们不能拿着这些遗产打着祖先的旗号换来一堆“破铜烂铁”。究竟如何开发运河才是最好的方式?无疑我们的运河所需的是保护性修复开发。如果我们打碎了祖先的心血,然后扔给他们一堆靠模仿得来的垃圾,我想下一次“开口”的就不是运河陶,而是我们的祖先了。

当文化也变得像运河陶和这一堆白骨一样,被忽略,被抛弃,不知道我们还可以把什幺当作珍宝来陈列和供奉。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散文

美图欣赏

散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