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自留地”

时间:2017-04-25 16:50:32 

又一次,经过故乡,顿足远眺,寻找记忆的沧桑。

又一次,站在你面前,思绪万千,寻找年幼的足迹。

还是那个年代,记得也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那个供一应十分紧张,农民刚刚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了承包地的年代,家家都有了一块自留地。

只依稀记得,自留地不大,就处在公路的边上,不远,家家都有,面积不大,一家隔着一家,整齐划一的排开田野里。

没有约定,全村人几乎都把自留地作为菜园经营,那个年代,还不兴市场,也不兴贩卖,种点各类蔬菜,自给自足。

爷爷、奶奶在村子里虽不是种菜的把式,但也是行家里手,就那幺大的一块地,爷爷总把它翻了一遍又一遍,耙了一遍又一遍,不留一根草,一个土坷垃,侍弄土地,爷爷总是那幺投入,就像称职的保姆侍候婴儿。一块土地,经过无数次的翻耙,平平整整,光光一溜一溜。爷爷就像土地的美术师,把自留地又耙成许多个小菜畦,就在每个菜畦里种下不同的菜籽,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农人们都跟着这样的节气,种下一粒粒种一子,撒上农家肥,下过一场春雨,不几天,菜畦里便透出许许多多的嫩芽儿,刚出苗的几天,几乎分辨不出菜的种类,都是两瓣子叶,我常常感到好奇,可是胸有成竹的爷爷,几乎一口气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儿时的记忆中,时光总过得很快,转眼之间,盛夏到来,满地的菜已经郁郁葱葱,看不见土地,只看见遍地的绿。踩着清晨的露,摘下的是黄花菜,葫芦花,鲜一嫩的黄瓜;傍晚,披着夕阳,摘下的是一根一根的豆角,紫色的茄子;隔几日,还能割下嫩绿的韭菜,狠狠地吃一回包子。满畦的辣椒,挂满枝头,是秋后最美的风景,家家的菜地,都少不了辣椒的身影。那时候,记得爷爷、三叔经常天不亮就赶着牲口,上山犁地,临走时,常常带着馒头,装上辣椒,作为啃馒头必不可少的菜肴,就从那时起,我也开始学吃辣椒,直至现在,仍然离不了。

那时候,感觉孩子特多,也特别能聚在一起,干什幺事,总是成群结队,散学归来,书包一撂,就聚在公路边上的大树下,忠实的看护着自家的菜地,不容别人践踏。玩渴了,各自猫着腰,窜一回自家的菜地,摘几个西红柿,几条黄瓜,各自夸耀,狼吞虎咽,一扫而光。

清晨,是各家奶奶、媳妇们摘菜的时间,一边摘,一边说话,拉着家常,那种情景,就像南方采茶一样,充满许多生活情趣。傍晚时分,男人们就在收完的空地上重新耙地,播种,累了,就在畦垄上蹲下,吸着旱烟,各自交流着粮食、土地、收成。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菜地不见了,自留地不见了,留在记忆里的事,渐渐淡去。伴随着小城镇建设,无数栋小康屋拔地而起,无数家工厂拔地而起。静静地伫在早已翻天覆地的路边,已记不得脚下的路被改道过多少回,脚下的土地被挖掘机掏过多少次。

城市化建设的代价,砍去了记忆里秋天满山遍野的果树,伐尽了遍野的农田保护林,翻垦了无数的千亩良田,拆除了无数的农田水利,枯竭了无数条流淌的小溪,也埋葬了许多朴素的记忆。

看着最后的一丝曾经的自留地,不久,也将与村人们说声永别,村人们再也无地可耕,无地可种,也许,这就是发展,就是转变。

可我想,土地这东西呀,到什幺时候,都是我们的根本。春来秋去,春种秋收,多好!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散文

美图欣赏

散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