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悲歌

时间:2017-04-26 11:26:37 

慷慨悲歌

提到英雄,人们脑海里总是浮现以下伟岸的身躯: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大国,不战而屈百万之兵,使国家和人民免受血雨腥风之苦的机智谋士;披坚执锐,血战沙场,保家卫国,雄风烈烈的赳赳武夫。一曲曲英雄赞歌荡气回肠,惊天地泣鬼神,千载而下,仍凛然生风,令人动容。

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英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丰功伟绩和赫赫声威,却忽视或避而不谈英雄辉煌背后所潜藏着的悲苦和凄怆。英雄作为特立独行的个体他们拥有超越众人的远见卓识,拥有嫉恶如仇和改变黑暗现状的不屈脊梁,拥有敢为天下先不向世俗妥协的胆识和气魄,拥有坦荡的胸襟,拥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忍和执着。古语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嫉妒之心常使人丧失理智,卓然出众的英雄很容易成为人们攻击的靶子。君王当心他们功高盖主,满腹疑窦,未敢大胆起用甚至弃用;奸佞小人则担心他们深受君王器重,成为自己仕途上的绊脚石,于是对他们百般造谣中伤;庸人难以理解他们的特立独行和远见卓识,反而对他们冷嘲热讽。英雄就是在喜怒无常的君王、恶毒无比的奸佞、冷漠麻木的庸人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的。

回溯漫漫的历史长河,一幕幕的英雄悲剧在不断上演,一曲曲的英雄悲歌被谱写。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来的英雄的结局总是落寞,充满悲情。他们或悲国破家亡,以身殉国;或因谗言而遭罢黜流放客死异乡;或被罗织罪名身死囹圄;或赋闲在家了却残生。险恶的政治漩涡不仅吞噬了他们建立的历史功绩,也吞噬了他们的壮志和余生。悲哉,英雄!每当翻看历史的画册,那一幕幕,一曲曲英雄的悲歌总是在我耳畔响起。屈原为振兴楚国,辅助楚怀王,建立了法度,办理外交,使楚国势趋富强,并一度成为六国联合抗秦的领导,深得怀王信任。但此时上官大夫与屈原同列,争一宠一嫉妒他的才能,向怀王进谗言道:“屈原自恃才高,只有他才能起草宪令。”偏听偏信的怀王恼羞成怒,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公元前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人生路。屈原人生达到顶峰是因为怀王高兴而信任,他的人生低谷是因为怀王发怒而疏远了他。在人治之下的中国,即使你志洁行廉,终难逃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可悲结局。悲夫!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来到了北宋末年。一代名将岳飞横空出世。他痛感北宋灭亡,目睹金人铁蹄肆意践踏大宋江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时刻铭记靖康之耻,时刻想着应还钦徽二宗,内心涌动着收复失地,统一河山的愿望。南宋初期,宋高宗主张收复失地,启用了大批主战将领,岳飞指挥顽强的岳家军,以“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杀伤金兵,取得北伐中原的大捷。正当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语时,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阶段,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一回到临安,岳飞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宋高宗赵构唯恐岳飞取得北伐的彻底胜利,迎回钦徽二宗,失去皇位,加紧策划与金和议,金朝大将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岳飞虽然一片丹心精忠报国,但怎奈宋高宗利欲熏心,秦桧-阴-险毒辣,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除之而后快。这正应了俗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忘;功盖天下者不赏,声名震主者身败。”在封建君主专制时代,是容不下英雄的。正道直行的英雄无法全身避害的,唯有小人和|奸佞之徒奴颜媚骨,溜须拍马,极尽谄媚,终博得主子的欢心,而位极人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辛弃疾自幼出生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绍兴三十一年(1161),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奋起反抗金人严苛的压榨。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20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是,他中年却屡屡蒙受谗劾,赋闲20年,直至忧愤而死。从1181年到1207年,他基本上是在上饶带湖和铅山瓢泉过着闲居的生活,其间有6年时间被起用又被罢官,来往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任上和带湖、瓢泉之间;而居带湖亦时往瓢泉小住。瓢泉,是这位爱国词人南渡后的最后归宿地。遥想辛弃疾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擒拿叛贼张安国张安国的飒爽英姿令人血气贲张;然而“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未酬和“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无奈令人不忍卒读。青壮年时期和中老年时期真的境遇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辛弃疾悲剧在于他不能理解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不了解南宋朝廷的苟安心理,早已失去了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嫉贤妒能的官一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他早已成为南宋朝廷的异类了。

放眼历史,胸襟坦荡的君王,屈指有几人?大多数君王总是满腹狐疑,唯恐大权旁落,因而总是时刻提防着臣子,怀疑他们图谋作乱,夺了自己的江山。袁崇焕是明朝崇祯帝王的大将,驻守辽东一带,防止女真族入侵。皇太极一看这个蛮子了得,打不过他,于是撒布谣言,说袁崇焕要勾结清人造反了。崇祯糊里糊涂上了当,把袁崇焕喊回来,下了狱。阉一党一王永光时为吏部尚书,引其同一党一御史高捷等人猛烈攻击袁崇焕,诬称他暗中与后金议和,擅杀一毛一文龙,引清兵入口。这些阉一党一本意是想以袁崇焕兴起一件新的大“逆案”,袁崇焕不承认,最后落得个凌迟处死,活生生一个人被千刀万剐,活活痛死,但无知的北京市民信以为真,恨极了这位引狼入室的袁巡抚,纷纷上前高声责骂,甚至出钱买肉生食这位耿耿精忠的烈士身上之肉。明朝忠臣袁崇焕就这样死在崇祯和佞臣的联合绞杀之下。俗尘岂能容英雄,忠烈终化冤魂去!

中国历史悠悠五千载,建立了不朽功勋的英雄有几个能寿终正寝呢?中国历史其实是英雄血泪交迸、失路无助的历史,是君王以自己的好恶来统治的历史,是奸佞小人得势的历史(虽然最终难免千夫所指的下场),是庸人苟且偷生、麻木不仁的历史。人治之下的中国,没有适合英雄生长的土壤,容不下那些有独立思想和特立独行的英雄。倘若想生存下去只有激流勇退,惟命是从,唯唯诺诺,君王自会给你荣华富贵,让你颐养天年。人治之下的中国,吞噬了多少英雄,屠戮了多少英雄,并将英雄的死作为赏鉴进献给那些麻木不仁的民众。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散文

美图欣赏

散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