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守护”的山水之间

时间:2017-04-26 11:27:14 

本意是写阳朔凝玉般的山水:奇峰如笋,漓江如带,榕树如盖;不想跑了题。

一早出桂林火车站,急赴阳朔,同一软卧车箱的桂林少年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赶上我们,要送我们到站外候车点,待到我们登车,他揩着汗,挥手告别时说:“别忘了吃啤酒鸭,西街街尾有几家便宜,味道正宗。

车向南,经过有个叫葡萄的镇,到阳朔。下车,有人迎上来,问要不要聘导游,一天二十元。来人是高高壮壮的女同胞,肤色*黧黑,应当信得过。她安顿我们住农家旅店,一天五十五元,便宜到家,对她增加信赖。放下行李,无后顾之忧,租她的自行车,一人一辆。先去遇龙河漂流,她带路。

漂流要租竹筏。一张竹筏150元,限坐两人。有游客想三人上一张筏,愿多出几十元钱,竹筏老板不肯,说不能坏了规矩。竹筏上,撑筏的老板要求我们套一上救生衣。太太遵章守制,套衣,系带,而后叫热;以我的水性*,莫说河名遇龙,就是大洋上遇鲸鱼也奈何不了我,热得淌汗时,哪肯套厚甸甸的橙黄马甲?老板勒令我下筏,仍是那句话:不能坏了规矩!我只好当一回规矩人。竹筏这才驶向前方。

定下心看两岸风光,沿河凤尾竹多,一丛丛,妆点村庄。如孔雀或是锦鸡的黛羽,有微风,竹枝翩翩,如墨绸晃动。又见到菜畦,种瓜种豆,畦间有方形贮水的池,打点得精致。远处有山,大小五指山、狮子山、八仙岩,似曾相识,好像都在画上、摄影作品上见到过。眼前却看到河水冲洗山的倒影,洗得仔细,洗得岩体灰白,岩褶分明,湿一漉一漉的山岩和含青吐翠的树木漂洗得如嵌在玻璃中。抬头望,山岩却在朗日下,给你阳刚,给你静穆,给你全身披挂的武士的英气,它们列队守护什幺?

竹筏由十支碗口粗的竹枝捆扎,有两支枝头突出,我突然想起舴艋舟:舴艋不就是蚱蜢?那两支突出的竹枝正如蚱蜢的伸须。竹筏破水前行,哪是破水,是划破琉璃,凿开翡翠。水清得一眼看到河底卵石,间有顺水势漂浮的丝草。细听,撑筏的长篙拨动河底卵石,声音清脆,只是搅不起泥尘,水太洁净。

撑筏汉子说:遇龙河有十道坎,竹筏越过石坎,冲下水滩,极惊险。每道坎前有摄影点,有人用数码相机为游客拍出一组照片,在电脑上显示,喜欢,付钱拿走照片,不喜欢可以头也不回。我们让几个摄影点白白拍了好些张,想客气一番,却被摄影师真诚的笑容打动:“没关系的,要拿就要拿到自己满意的照片。”只好报以微笑,但实有疚意。

结束漂流,导游领我们去月亮山。月亮山崖上有半月型穹窿,远处看,如嵌一眉新月。导游作导演,她握相机,让我们伸出手臂,作捧月状。并对我们说:有意义的,月亮作证,守护你们的夫妻感情。她说话竟如此诗意。吃饭时,点了一份鸡,导游说:鸡爪子是抓钱爪,给我吃,我想多抓些钱,供女儿读大学。问起,她女儿现在阳朔外语学校读高中,快考大学了。

我们似乎被导游牵着鼻子走,她定要绕路让我们去她家乡看看,说:不看,你们会后悔的。我们随着她,到她家乡。

……我走进银幕,或是融入画中,感受时光倒流,退回到走出襁袍的时代:看那远山,灰灰蒙蒙,如帆影,一张叠着一张,更像仪貌端严的老者,向眼前走来,唤醒你透过烟雾去发现群山从远古带来的巍峨、突兀,去发现众峰对遇龙河的呵护。山水相依,眼前的玉龙河稚一嫩得如刚刚学步的小女孩,弯弯曲曲的河道正如她踉跄的行迹;她蹦跳,水势就陡涨陡落;她咧嘴笑,就激起微浪。她想采摘野花,野花听命,长在河旁;她想捕捉蝴蝶,蝴蝶低飞在河畔。那横跨河上的石桥有年代了,显残缺,或是她的龀牙吧,更衬出景致的原生态……

导游说:没白来吧!我们连连点头。

决定了,第二天去兴坪,再作漓江漂流。

一早,导游守候在农家旅店门口,带我们去乘车,告诉我们,兴坪有人接我们,是她的女友,女友的老公姓廖;在当地,姓廖的多是僮家人。要付给她这天的导游费,她坚决推辞,说:我只是将你们带到车站,不用付钱的。再说,今天另有导游任务,有收入。

我们来到兴坪,刚下车,有位高高瘦瘦的女人迎上来,领我们去漓江边,乘她老公的竹筏。她老公果真姓廖。

漓江,让我们感受另一种气象。

竹筏撑出,老廖操着生硬的普通话介绍沿途风光。让看玉笏山,骆驼山。

“你看,你看,那座山是不是像臣子上朝时手握的朝板,朝板是叫笏吧,你们应懂的。”

我告诉他:朝板的确叫笏,臣子跪在皇帝面前议事,得分条陈述,便一一写在朝板上。下朝后,朝板插在衣带上,衣带叫绅,这叫“插笏于绅”,所谓“缙绅”,“士绅”由此获名。老廖说:“慢些说,慢些说,我要记下,也让我作讲解时添些文化。”

他继而引导我们看骆驼山,说道桂林“骆驼“伴地僵,阳朔”骆驼“过漓江。细看,这座骆驼山果有颟顸举步的动感。

漓江水面宽阔,水淌得平和,有意让群峰投影。江水不深,江心间有红白两色*的浮标筒,以示有暗礁。即使有,江底也不会有潜龙匿蛟兴风作浪。一串串鱼儿倏忽来往,有时弹起在江面,晃一片银光。客轮经过,就有尺多高的波澜起伏,只在此时,江上群峰的倒影才显曲折,显忙乱,显晃荡;一阵,江上又平静了,依旧是不曾跑墨的国画山峦。

此时,老廖指看前方“九马画山“。阳光似有意将云驱去,雾拨一开,清出大片空间,让九座山峰争高直指,骛远躬行:有奋鬃扬尾的,有刨云踏雾的,有引颈长嘶的,有昂头挺胸的;或是“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或是“跑山跑雪嘶鸣,东看西看路迷”。以石雕马,总显凝滞,而以山喻马,却有雄浑、笃定而奔腾不息的气概。你看,云朝“九马”身后退去,马跃于云前;你再看,阳光照射有角度的偏斜,这正是九马腾挪勃动的特写。群马的阵容去向何方?去做什幺?冲锋陷阵?会不会“左骖殪兮右刃伤”,我茫然了。

老廖说:“这九座山哪,立在这里不知多少世代了。”

也许是,山不转水转。青山,从来只为守护碧水而矗一立,这“九马”并没有建功立业的任务,而守护漓江,也只是群峰的天职。而水呢?这条漓江也在酬报“守护”之举,于是她流得缓慢,水质清秀,让群峰能在江上映出姿影。这就是山水的默契。

而阳朔人也许从这种“守护”中获得些真感受,他们也守护着人间美好的东西。依我看,我们的胖导游、竹筏老板,还有老廖,都有这种“守护”的秉性*,不简单。

当天,去吃啤酒鸭,问起,鸭要整只烹制,大惑不解。邻桌的食客告诉我,整只地吃,要让你鸭胗鸭蹼全吃下肚子;只吃半只,难免在斤两上做手脚,阳朔人不干这种事的。我感叹:难得的“守护”。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散文

美图欣赏

散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