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沩仰宗 智慧的沩山人

时间:2017-04-26 11:27:14 

希腊有神话,有哲人。爱琴海沿岸的城邦,哲人宽袍赤足,两手抱胸前,徜徉于游廊,身体保持距离,思想发生碰撞,口水铺天盖地:争辩、雄辩、诡辩,舌剑唇一枪一,难分伯仲。这一来,辩出逻辑,辩出哲学,哲人们受后人顶礼膜拜。崇洋者“言必称希腊”。

我乡有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大小和尚,大和尚讲故事让小和尚听。

山在湖南宁乡境内,沩山;庙是密印寺;“千年密印万佛寺,五祖分灯第一家”,建寺的灵佑,仰山开创了禅宗中的沩仰宗。

探访密印寺之前,我们先探附近的千佛洞。

沩山一带,地形如平铺的荔枝壳,青山丛耸,却不高峙;低凹处有田有垅,有河有塘。阳光下,水泊反射片片炽亮。车行经田垅,绕过水泊,跳踉前进。终于要爬坡了,探首窗外,见山下斑斑点点的屋舍:瓦屋。人、狗如荔枝壳上的蚂蚁,牛如大黑蚂蚁,车如瓢虫。这一侧见山坡,坡上草莽丛生,夺目的是高挑的杜鹃花,花开紫艳,近看,紫花滋润,却平淡。

来到千佛洞,见四周群山围拱,经指点,知道洞在青灰色*的山崖下,要入洞,须乘坐木筏。近前,果有足球场大小的清潭,潭边栓木筏。上木筏,筏动,潭水依然平静,映出人影。问撑筏的青年,潭水有几深?他拔一出近两丈的筏篙说:管它水浅水深,人影总在水上漂。

竹筏在洞前停泊,我们弯腰走进洞中,头顶承受洞顶滴落的渗水,提醒已入清凉世界。导游是当地女孩子,开始讲解:指着洞中的悬石说,这是唐三藏当年取经时留下的白马。细看,叉起的马耳,纷披的马鬃,具有马头的轮廓,躯体却见不到。她又举起手中的微型电筒,将一束红光投射一到洞壁,说,这是张牙舞爪的四海龙王。再细看,洞壁上确有石痕,作匍匐状,作游走状,作腾挪状。导游指石为马,我们信;映壁写龙,我们也信。

洞中有暗河,又坐船,再登岸。换位导游,一位伶牙俐齿的姑娘。这下热闹了,她马上让我们意识到已陷入“佛军一团一”的包围中。前看是佛,卧佛、坐佛;后看也是佛,须眉佛,弥勒佛;这边有佛祖坐禅、如来布道,那边有观音挥杨柳、济公发酒疯。她手中微型电筒发出的光斑投向哪里,我们的目光马上扫向哪里。不止目光急急匆匆,心力也疲于奔命:我们要马上从印象中、从记忆中牵扯出各色*“佛爷”的形象,以补充当下的“眼见不虚”。同伴不耐烦,说:看来看去不就是一堆石头?导游说:你从石头上看出故事,就是本事。我庆幸,幸亏是千佛洞,若是万佛洞,不是让人心神交瘁?

脱离千佛洞,前往密印寺。

实说,我对佛太少虔诚,虽不欺师灭祖,但少恭敬之辞,以为佛太正统,太庄严,太拘谨;再有,佛国少了人间气象,不激不争,无谐无趣。有一佛例外—济公活佛。后来读“景德燃灯录”,对密印寺感兴趣,对建寺的和尚更产生兴趣。别的且不论,单说开山祖师灵佑同仰山,通过“面试”的故事,就发人深省。

先有百丈祥师对灵佑的启发式教学:

—灵佑二十三岁到江西参拜百丈大智禅师。百丈让他拨动炉中,看有没有火;灵佑说:没有火。百丈亲自从炉中拨出火星,说:“这不是火?”灵佑省悟。

后有百丈出的判断题:

—当百丈想推荐弟子去经营沩山的佛界事业,他想到灵佑,于是面试。

百丈指作净瓶问:“不叫它净瓶,你叫它什幺?”

灵佑一脚踢倒净瓶。百丈大笑,让灵佑作为领军人物去了沩山。

在沩山开辟事业并不轻松,沩山荒凉,无人烟,猴子多,灵佑经常以野果充饥。也许,百丈以净瓶喻建寺播道的艰难险阻,灵佑踢倒净瓶正是表明要让困难靠边站。灵佑深得解题要领!

仰山本名慧寂和尚,来到沩山后,想成为灵佑的弟子,同样接受面试:

—灵佑问:“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

慧寂说:“有主。”

灵佑问:“主在什幺地方?”

慧寂不言语,从西边走到东边站着。

灵佑默许他的回答。以后他成了禅师仰山。

车上,读资料:唐宪宗元和二年(807),高僧灵祜禅师来沩山开法,经宰相裴休奏请朝廷御赐“密印禅寺”门额,建立了这座寺庙。

记得元和十年,白居易写作诗歌《琵琶行》,那是在建寺九年之后,诗中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想:灵佑、仰山以及后来的僧众,他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了,来到荒山野岭,算不算“沦落天涯”?他们的相逢,基于什幺样的感情基础?

眼看,密印寺到了。它不是深山古刹,虽有青山为后屏,前景却很宽阔。广场上插些杏黄旗幡,被微风鼓动,幡上可见到“千年密印万佛寺,五祖分灯第一家”。寺有很高的门坊,简朴,不雕龙,不写凤,不驻青狮、白象、貔貅。寺就是寺,简朴为密印寺造就庄严。门坊有联: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法雨”,指的是灵佑,下联说的是他与仰山衣钵相传。广场空旷,没有人推销香烛,此处菩萨反腐倡廉。

入寺,左右有两幢青灰色*的砖楼,一为钟楼,一为鼓楼,不曾髹漆,没有描金抹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楼影伴着暮鼓晨钟的余韵,消融在晚雾和晨曦中。不可忽略寺中的禅机;禅机就是生机:苍松展枝,如虬龙扭体;绿竹挺干,如猛士持戈。纷纷飘洒的银杏叶,是我佛拈花时的笑容滚落;被微风鼓动的枫叶聒噪,是众僧悟道时欣喜的击掌。

我们参拜“密印禅寺”大殿。大殿巍峨,绝不豪华,赭墙褐瓦,色*泽粗糙如老衲,形状却像覆地的铜钟。唯一的装饰是挑檐下有一排窗,一个接一个挨着的窗棂如老僧胸前的颗颗念珠。跨过尺多高的门槛进入大殿,见如来,见普贤,见文殊广法菩萨,一尊尊法相庄严。看四壁,却是上万佛龛,弄得满墙“菩萨玛赛克”,—千手观音是艺术个性*的张扬;千手(应为两千)千观音,只是艺术类型的摹写,美不起来的,更何况上万。

我的心思不在求神拜佛。只想找灵佑、仰山的蛛丝马迹。只看到千僧锅,只看到油盐石。锅要煮一千僧人的饭,这样的锅大概不止一口。据说密印寺僧人最多时有三千,凭什幺能聚集三千人?油盐石旁有说明,建寺初期,一老尼看到施工的工匠体力不持,是饮食缺油少盐的缘故。老尼于麻石上凿两孔,一孔出油,一孔出盐。至今,几立方米的麻石上两孔犹存。可见当年建寺的艰难。

大殿西侧,有龙王井,井作圆形,龙头泄水,有碑,书“井泉龙王”四字。井畔有专供游客喝水的勺,一勺井水入口,凉津浸一润周身,更让头脑清醒:

志同道合,应是灵佑和仰山以及众僧人建寺的共同点?何为志?何为道?

志者,智也。灵佑、仰山,追求智慧的发掘和弘扬。同希腊哲人不同,灵佑等智慧的激发不依靠辩论,不是逻辑语词、三段论等的推演,而是一种“心悟”,一种意象思维。因此百丈拨火以启灵佑,灵佑踢倒净瓶回答百丈,仰山(智通)以由西到东的行走以示心中有主。这种意象思维突破了学历层次的界域,让平常人能“终日凡夫,终日道法”:禅宗,沩仰宗,平民的哲学。灵佑、仰山,了不起的哲人。道者,践行之路,如建寺工程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没有踢倒净瓶的决心和努力,是无济于事的。

……管它水浅水深,人影总在水上漂。

……你从石头上看出故事,就是本事。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散文

美图欣赏

散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