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网上看到一个故事——《驴的性格》。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了很深的枯井中,其主人见无法救起,便扬长而去。开始,驴对主人的态度和做法很生气,加上人们不停地往井中扔垃圾,驴烦躁不安,发起了驴脾气。任凭它如何生气和嚎叫,都无济于事,依旧没人能挽救它的处境。时间久了,驴转变了想法,每天以扔下井的菜叶和垃圾为生,将剩余垃圾一层层踩在脚下,日积月累,枯井竟然让它填平了,于是,驴又获得了自一由。
这则新寓言颇耐人寻味,深究其理很有意思,正可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老调新谈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任何环境因素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都必须首先通过个体已有的发展水平和自我意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后天环境的各种影响,经过个体接受、理解,然后与已有的个性体系相比较,继而促使自我对环境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态度和行为。其中人对环境的理解形成的心理状态对性格有一定的影响。正如前苏联着名心理学家列维托夫所说,心理状态是介于心理过程和稳定的性格特征之间的“中间构成部”。当然偶然的心理状态是不可能倾刻在性格上表现出来。但如果某种心理状态在个体身上经常出现,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它就会巩固下来,逐渐转化为相应的性格特征。
“驴”的性格本身已发展定型,只是环境发生了变化——掉进井里,身陷绝境,起初是本身性格的体现——烦躁不安、发脾气、嚎叫,无济于事,最终接受了事实,继而促使自我对环境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态度和行为,是自我认识的一个提高。
犟驴如果还一直那样犟下去,后果可想而知,但这次不同,犟劲过后,想法变了,结果也随之转变。如果那头驴没有转变思想,还是一味的犟下去,烦躁、咆哮、发脾气,日子久了,不光是犟了,恐怕还要狂躁崩溃成精神分裂症。
因此,当身处逆境时,不用气馁,冷静下来后适时调整好心态,毕竟还要生活的,怎幺也是个活。换了个角度去看问题,所谓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才能有出路,为啥非得跟自己较劲呢。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