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在人文学院青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

时间:2017-06-28 03:48:37 

发言稿:在人文学院青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是发言稿的经典,只要你仔细了解并细心体会其中的技巧,你一定能够做好一个完美的演讲!

发布时间:2017年令因素,平时虽和院里的青年人联系少了些,不过心里还是很关注大家的学习、工作与成长的。会议安排我点评农史学科三篇论文,我想具体的学术意见与建议是针对特定作者的,完全可以私下里直接沟通交流。欲借此能就我院年轻学术才隽的成长与发展谈一点看法,非为说教,但期赏奇析疑而已。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来,高端人才绩效逐渐得以显现。大批优秀博、硕士研究生来院工作,有效提升了教学科研能力与水平。但是从这几年的基金申报、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学术年会来看,大家还没有完全走出博士学习阶段,提交的论题大都是既有博士论文的摘编与引申。如何完成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变,是大家共同面临并且要做好的事情。

自高等院校实行学位制度以来,人才培养由学士、硕士而博士形成了金字塔式的递进关系。大致是循着学习(本科)、研究(硕士)、创新(博士)的路径,由面及点、由浅入深。某些高端的选题与研究,并非人人可以理解,但却丝毫不影响它的理论与学术价值。就此而言,博士学位培养的实乃“精专之家”而非“博学之士”。精专是学术自立的重要标志,但专家往往是偏家。若固守一隅而无变通,则意味着“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难免有偏狭之嫌。如果昔时求学与今日执教的学科、专业差异又比较大,那么所学与所教的对接与融通的过程就会更为困难一些。或许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所以大家目前仍囿于既有之学位论文而不能自拔。

由一个高材生到一个好教师,需要完成由约向博的转变。一是要变学问为知识,这主要是针对教学而言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本科生仍是以学习知识为主的。随着近年来本科通识类课程比重的逐渐加大,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教育,对于拓宽视野、健全人格、培养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尤显必要。我们不可能把博士论文直接拿去给学生讲,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不一定和你的学位论文一一对应。即便对应,由博士到本科的学位落差,也难以完成由教到学的无缝对接。二是要由非农到涉农,这主要是针对科研而言的。大家主要来自于综合院校,对于农、林、水的专(产)业知识知之甚少。我们不可能继续从事纯粹或普遍意义的文学、史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研究,如何立足于农林院校的学科、专业特点,寻找涉农学术的结合与生长点,是一件颇费心智与精力的事情。搞的好则水乳交融,可尽显学科交叉之优,否则将方枘圆凿,龃龉而难入。三是要由个体变群体,这主要是针对交往需求而言的。博士生侧身于高层次人才的行列,近年来虽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整个受教育人口中所占比例仍然是比较小的,我们在享受“一览众山小”喜悦之同时也体味到了“高处不胜寒”的感觉。由于矢志于学术而缺少与外界的交往,学位越高则意味着“个体人”的特征愈浓。走向社会以后,相对优越的个体生活与工作环境也减少了彼此间接触、沟通、交流、切磋的机会。独善其身式的清高与隔膜,以至于“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否具有良好的群体与团队意识,既关乎一个人的学习与工作,也是能否有大成就、做大学问的基本素养之一。

情真言拙,予尝姑妄言之,亦祈姑妄听之。

本章链接: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演讲稿

美图欣赏

演讲稿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