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爱藏玺

时间:2016-12-16 10:31:23 

在很多人眼中,皇帝的宝玺可能是国家社稷的象征,但在乾隆时期,宝玺却被赋予了丰富的个人色彩。

乾隆让“传国玺”回归理性

从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开始,“传国玺”的交接正式代表了一个国家政权的变更。而让玺真正回归本质的人,是艺术鉴赏家乾隆。乾隆皇帝不仅考证出当时进献的传国玺为赝品,更发表过一番宏论,认为所谓的秦玺只是一件供人把玩的艺术品而已,无论真伪都无法与当朝的印鉴相提并论。作为人君最重要的是有“德”而非储宝。只有“德”越重,传国玺才会显得越贵重。这是封建帝王对待传国玺的一次理性回归。

从秦朝到清朝,玺的制作材料又分为白玉、青玉、翡翠;印玺的大小从六寸见方到二寸一分不等。康熙二十五年(1684年)以前,清朝已陆续制作了29方御宝。乾隆时玺的数量已增至39方,但他发现这些传国玺真假、成色混杂,便决定重新审定。乾隆十一年(1746年),皇帝钦定了二十五玺,藏于交泰殿,史称乾隆二十五宝。二十五宝印文主要用“宝”,唯有“钦文之玺”用“玺”字,材质主要用玉,仅“大清嗣天子宝”用金,“皇帝之宝”用(音zhan)檀香木。

这二十五宝印文和用途各自不同,如“皇帝之宝”用于遇到喜事或丧事,发布赦免罪犯或减刑的诏书;“天子之宝”用于祭祀诸神;“皇帝尊亲之宝”用于褒封赞美的称号;“皇帝信宝”用于征调兵马等。尽管乾隆帝在厘定二十五宝时明确规定了其各自的用处,但实际上,清代御宝大部分都是藏而不用的。只有栴檀香木“皇帝之宝”、玉质“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和“皇帝尊亲之宝”经常钤用。其中用得最多的则是檀香木“皇帝之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方“皇帝之宝”才是最体现皇权的国之重器。乾隆将二十五宝全部收贮交泰殿,这“二十五宝”如今陈列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中。

一生制印1800多枚

乾隆宝玺很多,数字在历代帝王中无人能及。除了上述二十五“公章”之外,还有许多自用“私章”。有一种说法是,乾隆一生共刻制约1800余枚宝玺。在质地上,这些乾隆宝玺多种多样,包括中国制印的传统材料铜、玉、石、水晶、玛瑙、象牙、文竹、蜜蜡、澄泥等,但还是以常用的印章石和玉石占绝大多数。这些宝玺的印文丰富多彩,包括儒家经典、诗词名句、乾隆御制诗等,记事、纪念功能非常明显。乾隆时期每遇到重要的国事家事,都要刻制宝玺以示纪念。

乾隆皇帝酷爱收藏,他将自己最喜爱的收藏著录在《石渠宝笈》中,凡收入其中的,都会盖上“乾隆御览之宝”和“石渠宝笈”两个玺印,还要盖一个“殿名玺”,表明这个作品收藏在什么地方,是乾清宫、养心殿,还是御书房等地。晚清时,这些宝玺很多从宫内流出,加上清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进北京抢掠,乾隆所制的宝玺如今已是散落四方,大多无从寻觅。目前流失到世界各地的乾隆宝玺大概有二三百枚。

唯一的“太上皇帝”圆形宝玺

乾隆六十年(1795年),85岁的乾隆皇帝遵守不超越祖父康熙在位时间的承诺,正式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为皇帝,自己退位当太上皇。但据说,嘉庆帝登基前,老皇帝抱着象征至高皇权的“皇帝之宝”栴檀香木玺,迟迟不舍得交出。

乾隆宣布自己归政后,用喜字第一号玉宝刻了“太上皇帝之宝”。这方“太上皇帝之宝”2.25厘米见方,为清代最大的皇帝御宝,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后,内务府工匠用不同材质制作了大小各异的太上皇帝御宝20余方,其中唯有一枚是圆形的。

“太上皇帝”圆玺制作于乾隆退位当年,圆玺四周所刻乾隆帝的《自题太上皇宝》御制诗,是乾隆帝当时心态的真实反映。诗云:“由古来云太上皇,徽称懿号谓非当。即斯六袟庆犹幸,加以双文愧莫遑。自问生平奚立德,永言绳继祝丕昌。窗明几净西铭读,恰合随时爱景光。”意思是在窗明几净的书房内,展卷研读宋代大儒张载著名的哲学著作《西铭》,发万物一体之微,体乾坤大道之义,默会前贤,忘记忧愁。其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乾隆仍然是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所写下的太上皇悠然生活是说到做不到罢了。

选自《良友周报》2012.1228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更多精彩,请点击: 乾隆

相关民间传说

美图欣赏

民间传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