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筑师(2)

时间:2014-11-14 10:29:02 

谢英俊也是科班读建筑设计出身。他年轻时先在部队干过工程兵,后来做过七八年小包工头。那些基层的建筑工作经验,跟劳动者的沟通能力,都成了他走上现在这条建筑道路的预备。正是对建造过程的了如指掌,才使得谢英俊能在乡村建筑中推出和实践一系列概念,比如“永续”(可持续性)、“开放建筑”、“简化构法”和“协力造屋”等。很难想象我那位喜欢出没于高档场所,玄谈文化和精英感觉的建筑师朋友,会拥有谢建筑师那样的觉悟。

在日月潭,谢英俊的营地紧贴着邵族部落。饭后他带我们去部落里走马看花。他们在一起多年,互相熟稔,打招呼言简意赅,却逗得嘻嘻哈哈。他跟我们讲邵族的祖灵篮。通过房子里悬挂的祖灵篮,邵族人和他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日本殖民时期日本人来调查,问家里住了多少人,邵族人往屋里看看,却回答不上来。因为加上祖灵篮里的祖先们,屋里应该“住”着许多人。

邵族是台湾现存人数最少的原住民族,仅数百人。持续汉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邵族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已被挤压,可见的文化表征大部分毁坏了。“9.21”大地震中,主要居住在日月潭日月村的邵族,更有八成人的家屋被毁损。谢英俊在那里所做的,不只是结合环境和文化建造房屋,让邵族人的祖灵篮和传统仪式空间得以恢复,还要通过让族人集体参与每家的建造,重新凝聚起部落的信心。这片邵族新社区的土地,就是他们祖先曾保卫和开拓过的土地。这样的部落重建,深具象征性,带了重新厘正人的生存与所谓“国家”及“现代化”之间关系的意味。

2008年初,本想请谢英俊来上海,在我们的戏剧团队“草台班”秋天的演出期间,带领大家在公共空间里搭出一个临时剧场。但突然袭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令他之前在灾后重建中的理念与实践,在中国内地陡然受到关注。我没能在偌大上海找到搭建剧场所需的空地和资源,而他已忙得不可开交。随后一年多里,他与他的乡村建筑工作室,在四川灾区启动了五百余套示范房重建。谢英俊早在2004年就已来到大陆开展工作,在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推动依据农村生态、由村民协力建造农居的计划。只是,除了当地人及一些关心三农问题或乡村建设的知识分子,蓬勃发展的建筑设计圈对他所知甚少。他曾感叹在大陆能交流的同行少,因为人家几乎全都在为城市造房子,偶然跑到乡下,也是为城里人弄个别墅什么。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半月谈

美图欣赏

半月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