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忠 “大王”落幕(2)

时间:2015-10-10 19:26:15 

1982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随后,一场严厉的经济整肃运动在全国蔓延开,一批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以“投机倒把罪”被逮捕。一年时间里,全国立案各种经济犯罪16.4万件,结案8.6万件,判刑3万人。

整肃运动很快发展到温州。温州“八大王”成为当地政府“严打”的重点对象,被全国通缉,先后被捕,时称“八大王事件”,轰动全国。

这年一月,乐清县“打击投机倒把工作组”进驻柳市镇花巾厂,开始审查当地经济各行业的知名商贩。柳市首富胡金林是第一个被审查的,他见风头不对,在审查后不久携现金、粮票和证件出逃。

6月16日,郑元忠被叫去柳市工商所“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谈话。“温州市政府、乐清县政府和柳市工商所经过协商,认为我的性质属于投机倒把。”他在自述中回忆。这次谈话之后,他自觉危险迫近,匆匆赶回家中,取走两万元现金,乘一只木制机动船从水路逃往附近的翁垟镇。“南方水网密布,坐船更隐蔽,安全。”他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解释。为了不被人认出,他穿一件雪白的衬衣,戴一副黑框眼镜、一顶草帽,乔装成乡村教师。他在玉环县的一座小岛上避居一个月后,转至杭州,乘火车到广西柳州。

15个月后,有老乡到柳州,郑元忠得知柳市经济已经开始转好,决定收拾行囊返家。“去年出逃时,柳市工业产值下降了50%,如果今年继续下滑,说明打击经济犯罪的活动还在持续,如果经济复苏,就说明政策已经松动,我可以回去了。”郑元忠向朋友表达他的想法。

1983年中秋,郑元忠回到柳市长丰村。9月21日凌晨两点半,他被当地警方带走,之后一直关押于当时的乐清县看守所。看守所的环境很差,但他坚持每天起床后“梳头”,没有梳子,只用手指蘸点清水,往头上抹,尽量让头发平整、洁净,直到后来被强制理光头。他每天都会读各种文学作品,看报纸,希望从报纸中发现政策转向的迹象,同时向各级政府写信,申诉冤屈。关押186天之后,指导员向他喊道:“郑元忠,无罪释放,签字。”

1984 从“囚犯”到“先进工作者”

1984年是一个值得玩味的年份。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曾以1984为名写下一部政治寓言小说,畅销至今。1984年,在中国企业史上则是最为重要的一年。柳传志、张瑞敏、王石等人纷纷开始创业,并藉此成功。很多年以后,人们把这一年称为“中国现代企业元年”。

这年元旦,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提倡农村发展商品生产,搞活流通,文件中提到:“在工作中要注意划清界限,不可把政策允许的经济活动同不正之风混同起来,不可把农民一般性偏离经济政策的行为同经济犯罪混同起来。”

1984年的温州,发生了一起“虾米案”。那年春天,温州洞头县的部分渔民从当地收购了一些虾米,运往外地销售,被人举报。当地县政府以涉嫌“投机倒把”抓捕渔民。一些人跑到温州市政府上访,引得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关注。袁芳烈认为,中央一号文件既已发出,提倡农村搞活商品生产和流通,历史不应该往回走。他为此专门召集党委成员开会讨论。会上,有人提到1982年以来以涉嫌“投机倒把罪”相继被抓的“八大王”,与会成员才想起这群人依然被拘押在看守所。经过官员们的讨论,最终确定给温州“八大王”平反。郑元忠、胡金林等人在这年4月得到平反,相继获释。

郑元忠获释回家,看到他的小洋楼已经被当地政府挖成水田,颇为难过。不过,他很快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便是跑到柳市工商所,找中央一号文件,逐字研读,确定政策已经转变,弄明白自己为何突然被无罪释放。第二件事则是找袁芳烈,这个当年下令抓他的人。袁芳烈告诉他,中央政策已经明确提出乡镇企业可以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他应该“继续大胆地走自己的道路”。郑元忠得到答案,知道做生意没有了风险后,终于有胆量重新申请办厂。

“八大王”平反之后,温州民众重拾信心,纷纷经商办厂。原柳市镇工商所所长胡万昌称,郑元忠等人翻案对其他企业主影响很大,柳市的低压电器业重新发展起来。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报道称,温州家庭工业企业已达10万余户,从业人员33万。1987年,温州企业开始推行股份合作制。其时,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开始把温州农村家庭工业的发展模式称为“温州模式”。

郑元忠出狱后,曾与其他“大王”聚会,商讨未来如何打算。多数人决定急流勇退,过小康生活,除了他和胡金林。他重获自由,如鱼得水。他填平水田,重新创办了一家开关厂,取名为乐清精益电器开关厂。他的后辈南存辉则在此时开办了求精电器开关厂。他的大哥郑元孟成为新华电器集团掌门人。胡金林也开始再次办厂。在他们这一群企业家的努力下,柳市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南方人物周刊15年30期

美图欣赏

南方人物周刊15年30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