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又要“拨乱反正”

时间:2015-08-03 22:28:17 

7月14日,马拉松一样的伊核谈判终于达成了历史性的通过。由于长达159页的协议报告充满了复杂的技术细节和美、伊两国之前设立的一条条“红线”,媒体对于这份协议的解读基本上都是转引海外媒体的报道。但由于这些报道表面上与中国没有什么关系,于是一些媒体记者采访时私下里问了我一个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的问题:美国会不会从中东抽身来集中精力对付中国呢?

面对这个疑问,我首先就想到了22年前在美国军队服役多年的资深军事专家邓尼根(James F.Dunnigan)和马塞多尼亚(Raymond M.Macedonia)出版的一本书——《拨乱反正:美军越战后到海湾战争的改革》。这本书主要描述的是,在1973年越战即将结束时突然爆发了第4次中东战争,在战争中以埃及为主的阿拉伯部队用苏制武器击溃了被认为不可战胜的以色列军队这一事实,震动了还在互相推卸越战责任的美军高级将领们。于是他们痛定思痛、知耻后勇,将未来的作战对象集中在苏军身上,共同推动了包括兵役制度、训练模式、作战理论、指挥体制和装备建设的全方位军事改革。该书的两位作者认为,正是这种全方位的改革,才有了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完胜的战果。

值得注意的是,《拨乱反正:美军越战后到海湾战争的改革》一书还有一个没有答案的结论。该书的最后一章标题为“前途未卜”,大意是如何防止美军在“冷战”后再次重犯越战的错误。在这一章里作者详细分析了美军未来的军费开支、装备发展和人员训练的状况后给出的结论是:“强大的经济与专业化的士兵、正确的作战理论、优秀的指挥官、充分的训练以及观察和应付‘冷战’后世界的新眼光相结合,是一种罕见的组合。过去我们从未有过这种组合。如果我们不能谨慎从事,还有可能失去它。”但接下来发生的是,在这本书出版了8~10年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证明了小布什政府再次让美军失去了海湾战争时的那种“罕见的组合”。

说到这儿,我们再来看文章开始提出的疑问。其实不管美国是否能通过与伊朗缓和关系从中东抽身,毕竟美军有过一次痛定思痛后“拨乱反正”的经历。因此,并不能排除美国一边对伊朗采取“遏制+接触”的战略,一边让美军将中国作为目标试图再次找回那种“罕见的组合”。在22年前出版的那本书中的最后一章“前途未卜”中有一句话在今天仍然十分值得重视——“历史已在表明,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技术上的优势,而是人员的素质、训练、领导、理论与装备的综合因素,其中关键因素是进行艰苦逼真的训练……长期以来,美军军界领导人更多的是依靠技术优势。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使自己及其部下为美国不再拥有绝对技术优势的那一天做好准备。”事实上,就在伊核协议谈判的关键时刻,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参与了美国、澳大利亚举行的“护身军刀”联合军事演习;而在伊核协议达成后,日本众院也通过了安倍政府强推的“安保法案”。由此推断,在国防支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下,美军正在试图将澳、日军力整合在一起找回那种“罕见的组合”。

最后我想说的是,国内很多媒体在报道、分析周边安全环境变化时,将过多的关注都放在了武器装备层面。但随着中国国防支出的增长和武器装备与对手差距的缩短,利用现有装备进行艰苦逼真的训练,在训练中探索军、兵种之间“罕见的组合”也很重要。而中国军队正在进行的改革,恰恰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0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0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