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方方“印钞”

时间:2015-10-29 09:23:38 

10月10日,央行宣布信贷抵押再贷款试点扩围,投资者欢呼中国式量化宽松到来。商业银行拿自己的贷款去央行抵押,再贷出钱来,这个口子一开,印钞机便可无限循环地运转起来。但情形并非如此,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断了,央行需要新的渠道。只是没了外汇占款这一相对客观的标准,印钞机更容易脱缰。

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发行,按央行的定义是央行通过再贴现、贷款、购买证券、收购金银和外汇等业务活动,将纸币注入流通,其宗旨是负债发行。1994年外汇并轨,海外投资涌入,贸易顺差累积,强制结售汇制度使中央银行只能在外汇市场上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得不购入多余的外汇,中国的基础货币发行在2000年后逐步成为外汇占款的一统天下。直到2009年,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才出现趋势性下降,并最终在2013年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开始持续低于100%。今年8月人民币贬值,资金以空前规模外流,一个月外汇占款下降3184亿元,创历史最大单月降幅,外汇占款总额也降至26.1万亿元,只有当月基础货币28.4万亿元的92%。9月份,央行统计口径的外汇占款再跌2641亿元,基础货币,即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储备货币项也收缩,扩大货币投放迫在眉睫。尤其是9月央行统计口径的外汇占款缩减幅度虽有所收敛,但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却以7613亿元的最大体量在跳水,意味着央行不得不令银行充当稳定人民币的马前卒。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通俗地解释,这是真正印刷出来钱的总量。当这部分钱的来源出现了问题,意味着推动经济运行的发动机无法输出动力了。央行亟须找到货币发行的新渠道。当然,此前外汇占款积累,央行也以被动的方式依靠提高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现在则可以降准把流动性反向释放出来。但长期看,准备金只能是将外汇占款这个蓄水池放空,一旦货币运行进入常态,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创造势必进入独立运作的新阶段。

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和常设借贷便利(SLF),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运用,还开展了小范围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实际上就是指商业银行可以用已经放出去的信贷资产,质押给央行,从而获得新的资金。这个政策之所以引起7万亿元中国版QE的联想,就是因为商业银行可抵押自身的贷款,一次次向央行无限循环地借款,而央行也能够以此方式不断地印钞。此次扩大试点区域和合格质押品选择范围,相较于此前再贷款质押品范围仅仅为国债、央票、政策性金融债、银行承兑汇票,新的试点则明确将评级结果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列入了合格质押品的范围,涵盖了四大类型再贷款中的质押贷款。这种合格质押品范围的扩展,无疑将成倍放大银行的借款能力。

经济下行,消费、出口以及投资这“三驾马车”增速均明显下降。今年来,央行三次降准,四次降息,实际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明显。中国版QE似乎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但从另一个方面考察,多年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尤其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一直居高不下,年初虽有小幅滑落,11%的低谷增速仍远高于GDP和物价之和。随着刺激力度的增强,7月后M2又强势回归到13%这一近两年来的常态值。印钞虽能解一时之困,中国经济调结构促改革的大方向,却不能有一时的偏废。这个意义上,央行有大大方方印钱的理由,也需谨慎管控自己的印钞冲动。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3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3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