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土之争:旧恨未消 又添新仇

时间:2016-12-05 09:55:36 

俄罗斯和土耳其间层层叠叠的新仇旧恨上,又添了一笔“账”。

11月24日,一架在土叙边境附近、叙利亚拉塔基亚省境内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俄罗斯空军苏-24战斗轰炸机,被两架土耳其空军F-16战斗机击落,坠毁于叙利亚境内、距离边界仅5公里的土库曼山一带,机上两名飞行员一名遇难,另一名一天后获救。

事发后,土耳其和俄罗斯方面对事件性质、责任说法对立。土方声称俄战斗机在空袭过程中进入叙利亚领空,“十次警告仍置若罔闻”,土耳其军机击落叙机行为是“行使保卫主权责任”,事后又声称击落军机后才得知系俄方飞机;而俄罗斯方面则一直表示“本方战机自始至终在叙利亚领空飞行”,击落该战机是“恐怖分子同谋才会干的暗箭伤人之事”,“俄将摧毁所有构成潜在威胁的目标”。

正当世界为俄土剑拔弩张甚至可能直接动武而忧心忡忡时——全球多国股市在24日大幅下挫——俄罗斯又摆出“不会与土耳其开战”姿态,“只是”对土耳其采取特别经济制裁措施,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在拒不道歉的同时,再三约俄罗斯总统普京面谈。

各有心机的“亲密关系”

近二十年来,俄土之间关系,看似相当亲密。特别是同样谋求在国内扩大权力、并力图更久掌握政权的普京和埃尔多安“志同道合”,在很多方面“称兄道弟”。

法国国际关系学院(IFRI)资料显示,在过去两人分别执政的十几年间,他们见面的次数多达30次以上,两人曾誓言在2020年将双边贸易总额从目前的250亿美元左右升至1000亿美元,在两人共同推动下,俄罗斯成为土耳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外国游客最大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

埃尔多安希望借助和俄罗斯间的交往凸显其“等距离外交”和“地区调停人”角色,提升土耳其战略地位;而普京则希望通过和土耳其发展关系,绕开横亘在俄与西欧间纠缠不休的乌克兰、波兰等“天然气梗阻”,并加强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

但这种“亲密关系”实际上是弱不禁风的:土耳其始终是北约国家,要服从北约大战略;俄罗斯也必须保护其所剩无几的“小伙伴”,而这些“小伙伴”如亚美尼亚,却是土耳其世仇。

不仅如此,俄土两国领导人都以民族主义情绪作为巩固权力的王牌,而两个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恰是针锋相对的,一旦彼此都以“强大”自居,冲突便一触即发。2008年俄罗斯发动格鲁吉亚战争之后,俄土双方就出现了不睦,在过去的几年间,两国的贸易合作呈明显下降趋势。

2014年12月,普京访问土耳其,双方关系重回“亲密”:通过了双边互免签证协议,还高调宣布将兴建俄罗斯经土耳其通向欧盟的跨国天然气管道,并合作建设、运营土耳其首座核电站——原计划2016年动工、2021年首堆投运的土耳其梅尔辛省库库罗瓦核电站。

然而在另一边,此次坠机事件爆发之前,先是土耳其“不给俄罗斯面子”,和曾也是“伙伴”的巴沙尔反目成仇,几无顾忌地干预叙利亚内政。继而俄如法炮制,在今年10月底不打招呼地开始进入叙利亚境内“反恐”,并且按照土耳其方说法,俄罗斯将土叙边境叙方一侧、亲土反巴沙尔武装势力一并当作了打击对象,却从未通知土耳其。

土叙边界犬牙交错,高速战机越境是家常便饭,10月初俄军机就两度越境,都是经土方抗议后道歉了事。但其后,俄罗斯连日对叙利亚境内土库曼旅武装进行的高强度打击,让土耳其忍不下去了。

在民族上,土耳其人和土库曼人有亲缘关系,此外,虽然其没有公开承认,但是分析普遍认为叙利亚境内土库曼族反政府武装背后,有土耳其的支持。俄罗斯人的空袭行动,触动了土耳其的底线。

“11.24”事件真相究竟如何,如今尚难断定,但从现有报道看,土方显然经过周密准备,打了自信心爆棚的俄方一个冷不防。

血与火

今日俄罗斯与土耳其两国之间的微妙纠结,也是彼此间历史恩怨的果。

土耳其人历史上的辉煌时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直梦想着向北、向西,“收复”蒙古东征后的“失地”,打通和中亚“同胞”的联系,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来改称伊斯坦布尔)、灭东罗马帝国并定都于此后,为了在政治上占据主动权,并方便进一步染指欧洲腹地,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煞费苦心地将奥斯曼帝国塑造成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然而伊斯坦布尔是东正教的中心所在,城内圣索菲亚大教堂更是东正教的圣地,奥斯曼帝国占领这里,向东正教徒征收重税,并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为清真寺,极大伤害了其统治区各地东正教徒的自尊心,许多和拜占庭沾亲带故的东正教君主都试图把自己锻造成东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以自抬身价,并捞取政治资本和扩张口实。这其中就有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1497年,伊凡三世仿效拜占庭颁布俄罗斯第一部法典,规定以拜占庭国徽双头鹰为俄罗斯国徽,并将莫斯科号称为“第三罗马”(君士坦丁堡被东正教徒号称“第二罗马”),公开以东正教的保护者、东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尽管此举并未能重新统一东正教会,但双头鹰自此成了俄罗斯的象征,1547年,伊凡四世将原本斯拉夫人尊称东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沙皇”据为己有。

强大起来的沙俄作为“双头鹰”,一头向西参与欧洲争霸,另一头则向东、向南,鲸吞中亚诸小国,并力图打通所谓“温暖海洋”的出海口,让俄罗斯的势力得以前出地中海,甚至印度洋。

显然,这两个帝国间的战略意图针锋相对,战争在所难免。

自1568年至1922年,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在241年里断断续续打了至少13次大战(俄方统计为十次),平均不到19年一次。

第一次俄土战争发生于1568至1570年,主动进攻的一方是土耳其人,他们趁沙皇伊凡四世刚刚并吞阿斯特拉罕立足未稳,兴兵围攻阿斯特拉罕,力图打通伏尔加河—顿河水道,恢复和中亚突厥人的联系,俄军奋死方才抵挡住土耳其人。

但是其后,奥斯曼帝国唆使和支持下的克里米亚汗国三打莫斯科,其中1572年更攻破莫斯科并屠城——这是拿破仑与希特勒都没能做到的事情——让新兴的俄罗斯疲于奔命,头疼不已。

一百年后,俄罗斯人报仇的机会来了。1676年,土耳其进军波兰,俄以东欧保护者的名义对土耳其宣战,并于1681年成功并吞了原属土耳其的第聂伯河西岸大片土地——俄罗斯人将对土作战首次大获全胜,称作“第一次俄土战争”,而此前被土耳其入侵的一次则忽略不计。

5年后,沙俄应奥地利请求加入奥地利—波兰—威尼斯同盟,对土耳其开战,战争的结果,陷入两线夹攻的土耳其遭到崛起以来最沉重的打击,不仅丧失了爱琴海中大多数岛屿(直到今天,这些与土耳其海岸近在咫尺的岛屿,仍属于希腊,成了许多“地中海难民”偷渡欧盟的捷径),而且被趁火打劫的俄罗斯人夺取了顿河河口和亚速,第一次获得出海口,俄第一支海军——黑海舰队也由此诞生。

接下来则变成土耳其趁火打劫了:1710年,趁彼得大帝和瑞典在北方打得不可开交,土耳其大举进攻亚速,并一举击败匆匆赶来、由彼得大帝本人率领的军队,重新夺取了顿河河口和亚速。

1735年,沙俄再度卷土重来,力图重夺亚速并吞并克里米亚汗国,双方缠斗4年之久,最终以两败俱伤暂时了局。

接下来的岁月,就是土耳其人念念不忘的耻辱了。

1768年,俄土两国因争夺对波兰和克里米亚的统治权爆发激战,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以瓜分波兰为诱饵,说服普鲁士、奥地利结盟,俄罗斯陆、海军名将苏沃洛夫和奥尔洛夫分别在陆地和海上获得决定性胜利,1774年俄土签订《库楚开纳吉和约》,这是土耳其首个割地赔款的条约。此战俄彻底打开通往黑海的出海口,并控制了克里米亚,

1787至1792年,俄罗斯大举进攻土耳其,后者惨败后签署《雅西条约》,割让了德涅斯特河以东大片土地。

1806年,奥斯曼土耳其见俄罗斯被拿破仑打得狼狈不堪,便觊觎已被俄控制的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遂宣布封锁土耳其海峡对俄宣战。但此时土耳其军队已腐朽不堪,占绝对优势的兵力竟在俄偏师面前节节败退,待名将库图佐夫率主力赶来更是一败涂地,1812年俄土签署《布加勒斯特条约》,俄又从土耳其手中夺走了比萨拉比亚。

1828年,俄罗斯趁希腊独立战争之机再度进攻土耳其,次年双方签署《亚得里亚堡条约》,俄从土再度攫取了高加索沿海部分领土。

1853年,俄罗斯以保护土耳其境内东正教徒为借口,向土宣战,剑指博斯普鲁斯海峡。在英法联军介入下,俄罗斯大败,被迫接受《巴黎条约》,放弃战争中夺取的全部土耳其领地,并尊重土耳其领土完整,这是俄土战争史上俄罗斯最惨痛的一次失败,“欧洲宪兵”盛极而衰。

1877至1878年,打出“泛斯拉夫主义”旗号的俄罗斯为绕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打通地中海通道,向东正教徒和斯拉夫人聚居、当时还在土耳其保护下的巴尔干半岛发起进攻,战争虽以俄方获胜而告终,但在英、法、奥等国干预下俄并未达到打通地中海的目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在战后宣告独立。

接下来就是众所周知的一战,沙皇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两个古老的帝国同归于尽。

二战期间土耳其汲取历史教训,让一直虎视眈眈的苏联找不到动手的借口,并且随着冷战“铁幕”的拉起,其作为“前线国家”的战略意义凸显。

于是,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并在本国领土上得到了北约军队、甚至核武器的部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导弹的公开理由之一,即美国在土耳其境内部署针对苏联的核导弹。古巴导弹危机最终以妥协告终,苏联撤回全部驻古巴地对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则在稍后秘密撤回驻土耳其弹道导弹部队作为回应。

“和平解决”?

但“11.24”事件,毕竟是北约和俄罗斯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军事摩擦,也是二战结束后土俄两国在中东方向最激烈的碰撞,是否会导致更严重后果,比如将北约卷入进而引发世界大战,自然是各方所担心的。

从目前情况看,还没到最坏的地步。事发后两国在第一时间不约而同强调“和平解决”、“不以对方为敌”,先为“直接冲突不扩大”划上一条底线。

土耳其毕竟是北约国家,北约不论出于任何理由,都不会坐视土耳其“出事”,从而导致俄罗斯势力畅通无阻地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前出中东方向,因此不但将土武装成一个装备精良、常规兵力在欧洲高居北约同盟国第一位的“刺猬”,而且派驻了盟军,英吉尔里克空军基地更是北约在欧洲仅有的6个存放空军战术核武器的基地。可以说,土耳其正是自感有恃无恐才果断出手;而尚未从经济动荡中缓过气来的俄罗斯,也的确不愿冒跟北约进行全面军事对抗的风险大打出手,况且,与土交战也有悖于俄罗斯出兵叙利亚的根本目的以及在该地区的核心利益。

正因如此,事发后两国才会在第一时间不约而同强调“和平解决”、“不以对方为敌”,先为“直接冲突不扩大”划上一条底线。

但直接冲突不扩大不代表双方可以咽下这口气:划出“安全线”后两国口气反倒转而强硬,彼此间“狠话”不断,俄方在叙利亚境内加大了对亲土武装的打击力度,并实施经济制裁(但同样是有限的,因为诸如核电站之类合作项目,对俄的价值和意义不亚于、甚至高于对土),而土方则始终拒绝“道歉”之类要求,并继续在台面下给叙境内亲土势力“输血”。

在俄外交部明确表示“不会与土开战”之后,总统普京11月28日签署了《关于确保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保护俄罗斯公民免遭犯罪及其他违法行径伤害、对土耳其采取专门经济措施的命令》。

同日,土总统埃尔多安则表示希望与俄罗斯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继续开展合作,并且他还多次试图与普京进行面谈。

但这一次,“傲娇”的变成了俄罗斯。即便是两人同时参加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行程里,普京仍表示拒绝会见埃尔多安。普京助理乌沙科夫表示“在我方看来,土耳其方面根本还没做好对相关事故表达最起码的歉意的准备。”

不过,俄土之间打了几百年且无结果,如今俄罗斯是个有明显“命门”的大国,而土耳其则是个既古老又年轻、势力较俄弱小但有“体系”支持的地区强国;两国领导人都很强势,都拥有较高民意支持率,都需要本国民族情绪支持,也都有各自不敢“闹大”的隐忧,造成的结果,只会是两国彼此间会在确保“不大打出手”、“不出大事”的前提下摆出“不依不饶”的架势。想在短时间内看到“大结局”的“观众”只怕要失望了。

特约撰稿 陶短房/文

赞一个 (0)收藏 (0)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8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8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