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斯卡拉剧院的《吉赛尔》

时间:2016-12-29 09:55:21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吉赛尔》最早的演绎者就是斯卡拉剧院的舞者,如今,《吉赛尔》是除了《天鹅湖》外,在全世界的芭蕾舞台上演出最多的剧目。

天津大剧院据称有过关于芭蕾舞剧《吉赛尔》(Giselle)的魔咒。

2013年春天,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携《吉赛尔》来天津演出。开演前一天,天津下了一场大雪,温度骤降,剧团为了演员考虑最后不得不取消表演。随后的2015年春和夏,又有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和白俄罗斯国家歌剧芭蕾舞剧院的两版《吉赛尔》演出安排,都因某些不可抗力而取消。

这个“魔咒”直到今年夏天,在意大利斯卡拉剧院(Teatro alla Scala)版的《吉赛尔》顺利上演后而终止。

我在天津大剧院后台逛了一会儿,这里呈现出一种被意大利人统领的活跃气氛。走廊里张贴着此次《吉赛尔》的演出海报,据介绍这也是斯卡拉第一次上演该剧目时的海报。依旧沿用19世纪风格的海报,大约是一种对200多年历史的自珍,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斯卡拉剧院版《吉赛尔》呈现出来的气象:这是一个古老的剧团,但它讲的故事其实挺现代,甚至还有些女性主义。

《吉赛尔》在芭蕾作品中,算得上情节简单。它统共分为气氛对比鲜明的两幕。第一幕是明快愉悦的乡村生活,未经世事的少女吉赛尔与母亲一起住在森林边缘,有一天她遇到了乔装成同一阶层的贵族青年阿尔伯特,二人坠入爱河。赏心悦目的恋爱后,随之而来的是身份暴露后的生死之别,吉赛尔不堪欺骗与爱而不得,最终选择了自杀。第二幕画风一变,吉赛尔化为悲切但仍爱恋不舍的幽灵,而另一个世界里的幽灵头目则要为她复仇。第二幕的情感处理显然要复杂得多。但其中的爱恨交织,交给现代人理解,却是一条十分简单的公式:女主角被骗后,闺密们要帮她报仇,结果却以她心软不舍而告终。故事讲到这里,变成幽灵后的吉赛尔,几乎拥有了决定爱人命运的能力。

森林为《吉赛尔》带去神秘气息,第一幕尾声,森林少女吉赛尔狂舞至力尽而死。这一段历来以高难度著称,除了技艺上十分考验舞者的功底,还是一段对情绪表达有高要求的段落。疯掉与情绪激烈之间仍然有一线之隔,吉赛尔用剑尖对准胸口,又跑向自己的母亲似乎在做最后的告别,这些细分段落既需要充沛的情感,又需要保持抒情,一不留神,就容易划破那道薄弱的窗纸而将吉赛尔生命的最后一段诠释成一个因爱而疯的形象。

与之相关的其他著名片段,还包括第二幕中众幽灵的群舞,最后男女主角的双人舞也总是作为许多芭蕾舞大赛中的指定片段。从这个角度说,《吉赛尔》是芭蕾舞界教科书式的剧目,这意味着经典和不可更改。对《吉赛尔》内心世界的挖掘,成了这部经典芭蕾剧极为重要的开拓方向之一。

斯卡拉剧院和《吉赛尔》更大的渊源在于,第一位《吉赛尔》的表演者卡洛塔·葛里西(Carlotta Grisi)正是毕业于斯卡拉剧院芭蕾舞学校,可以说,葛丽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意大利学派的继承者。当年,她被在欧洲游历的朱尔·佩罗(Jules Perrot)发现,佩罗自己是一位已经成名的芭蕾舞演员,他像星探一般发现葛丽西后,决定要将她推到更广阔的舞台。1836年,佩罗带着亲自指导过的葛丽西在伦敦亮相。

对于《吉赛尔》是否佩罗为葛里西量身定制的剧本有多个版本的叙述,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德国诗人海涅的幽灵“维丽丝”(Willis)是《吉赛尔》故事的创作灵感。在这个来自中世纪德国的古老传说中,婚前不幸去世的少女,生前喜爱跳舞,到了冥界后因而变成名叫“维丽丝”的舞蹈幽灵。她会在夜里飘落人世间,诱惑年轻人,邀其狂舞至死。

朱尔·佩罗与简·克拉里(Jean Coralli)共同为这个故事编舞,并带着它来到巴黎,在浪漫芭蕾全盛时期的佩莱蒂耶剧院(Salle Le Peletier)进行了《吉赛尔》的首演。女主葛里西由此成为那一代芭蕾舞者的代表,“ballerina”(意大利语,芭蕾舞女演员)这个称呼也开始多了一层“演员”的含义,由之前更多注重艺术技巧转向注重情感的表演。

《吉赛尔》的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吉赛尔的形象既梦幻又动人心弦。斯卡拉剧院的继承者们对19世纪诞生的这部伟大的芭蕾几乎很少做出故事框架的改动。斯卡拉成立于1778年,这样一个古老剧团,200多年来排练过数十个版本的《吉赛尔》,这些版本据介绍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斯卡拉剧院的芭蕾大师劳拉·孔塔尔迪(Laura Condardi)接受本刊采访时,承认这次《吉赛尔》所选用的年轻演员,在内心挖掘和情绪表达上还有成长空间。

这次来中国的主演妮可莱塔·曼尼(Nicoletta Manni)出生于1992年,与她搭档的克劳迪奥·柯维罗(Claudio Covielle)同样是一位“90后”演员。柯维罗并非毕业于斯卡拉剧院芭蕾舞学校,他是意大利人,但来自罗马的芭蕾舞学校。在保持学派血统上,孔塔尔迪认为:“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很大。以前巴黎、伦敦、莫斯科等芭蕾学校之间的演员选择都泾渭分明,现在不一样。斯卡拉剧院在挑选演员时,不会像俄罗斯那样注重体形,不会在乎舞者是来自哪个国家,是否像传统的意大利芭蕾舞者那样纤细柔软。”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曼尼的表演怎么样?

孔塔尔迪:我觉得还不错。吉赛尔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角色,她是芭蕾舞剧里难度最大的角色之一,因此需要非常多的练习与经验。这个角色的难点在于,她相当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第一幕的吉赛尔充满青春活力,也天真可爱,沉浸在爱中,而到了第二幕,吉赛尔拥有了完全不同的人格,这个新人格又要求她在舞台上有不同的风格。

三联生活周刊:意大利芭蕾舞演员和其他国家的演员之间,会有什么明显的风格区别吗?

孔塔尔迪:有。但区别在于不同的学校。意大利、法国、俄罗斯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一个著名的舞者来自俄罗斯,但她也和美国芭蕾舞团合作,也和法国舞团合作,现在就是这种大的风格混合趋势。但这也是芭蕾舞的美妙之处,也是伟大的芭蕾舞演员的伟大之处,可以在古典或现代芭蕾之间转换。

三联生活周刊:那斯卡拉的风格现在是怎么样的?

孔塔尔迪:斯卡拉挺与众不同。我们有许多本身就毕业于斯卡拉芭蕾学校的演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有相当一部分演员是来自其他不同的学校,这意味着学派之间也有融合,我觉得这是趋势。当然,并不是其他学派都是如此,比如俄罗斯,他们的芭蕾剧团里没有外国人,只有俄罗斯本土的演员。

三联生活周刊:对斯卡拉来说,使用像曼尼这么年轻的演员是不是一种冒险?

孔塔尔迪:的确是。在《吉赛尔》这部剧里,男女演员都非常年轻。但是让年轻人担任主角,给年轻一代机会,指导他们成长,也是剧团的成长。这一点上,斯卡拉做出了很大的理念转变。舞蹈是门十分古老的艺术,但又是一门对变化十分敏感的艺术。仅仅是二三十年前,流行的芭蕾舞技巧与现在比就是完全不同的样貌。另外,过去更注重的是艺术层面,如今肢体、技艺也同样重要了。但我常常跟他们说,回去看过去芭蕾舞大师们的表演视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大师的表演方式太精彩了……如果不看过去,只往前走,就十分可惜。

(本文图片由天津大剧院供图)

文 驳静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38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38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