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元寺的禅悟

时间:2017-04-26 11:27:14 

我曾两次到武汉归元寺去朝拜,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随武汉体育学院的下放知青到武汉,那也是我第一次下汉口.我一个知青朋友的家长带我游归元寺.那时,我既感受到武汉知青的热情,又感到归元寺的神秘与神圣。那幺多神灵立在寺里,佑护着三镇人民.我即使不是武汉人但我以虔诚的心来到这里,神明也会厚爱我这个乡下人的。

第二次到归元寺轮到我做主人了,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在武汉博物馆拍完了《王墓中的宝藏》后还有半天的时间,他们又都是第一次到武汉也想四处看看,我想尽地主之谊,便带他们来到了归元禅寺。一进寺门,他们的心灵和我一样震撼。

寺前有一雕栏龟池,池里有睡莲,有许多放生龟在池里优游,有的龟则集结莲花池上酣睡。它们是多幺的优闲自在。神灵对它们厚爱有加,也许他们本身就是神灵的化身。

归元禅寺,又名归元寺,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寺院,始建于清代顺治十五年(公元1685年),整座寺院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面积46一900多平方米,整个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归元禅寺是禅宗白光、主峰法师在明朝汉阳诗人王章甫的葵园旧址上建造而成的。

进得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了。大家纷纷在寺门前照像。以记录这难忘的归元寺之行。

佛教寺庙的三门又称山门,细看此寺的三门呈八字形,意为广结善缘,普渡众生,寓意着吉祥。大门上方归元禅寺四字,相传是当年归元禅寺的开山祖师白光法师在寺院建成要离去时,主峰禅师率众僧挽留未果,但请白光禅师题写寺名,永志纪念,在众僧人真诚邀请之下,白光禅师便起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字。

归元寺的主体建筑之一的藏经阁了。说到藏经阁,主要是一座用于收藏、陈列佛教经典艺术珍品及各种法器、法物的殿堂。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殿堂,这是僧人们早晚做功课,举办大小法会的地方。殿堂里供奉的高达5米多,慈眉善目,珈趺与莲花之上的释迦牟尼,左右两边分别立着阿难和迦叶两大弟子。相传在释迦牟尼死后,阿难和迦叶带领广大佛教弟子继续研究和推广佛学,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佛像前面这条长3.96米,高1.6米,宽0.83米的供案,也是一件不可多得樟木雕刻珍品。在释迦牟尼的背后,则是以海岛观音象为中心的雕塑群。海岛观音又称“倒坐观音”或“南海观音”。在观音的身后则是一组佛像,共24座,他们代表着24诸天,这些雕象采用了大型夹麻艺术工艺。大家可以发现这些雕象都呈立体倾斜式与墙面基座连接,经过测定,雕像的倾斜度有30度,从清顺治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61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不坠不毁,实属一大奇迹。

韦驮殿里右手持杵在地的雕像便是韦驮,其实,韦驮持杵的不同姿势,与寺庙的规模大小由着密切的关系。韦驮左手持杵在肩,则表明该寺庙太小,既不供吃也不供住;两手持杵的,则表明寺庙为中等规模;供吃但不供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尊韦驮像持杵在地,则表明归元寺的规模很大,既能供吃又能供住。

我们一行人在寺里七弯八拐才找到了归元寺久负盛名的罗汉堂。罗汉堂最早建于清道光年间,在咸丰年间毁于兵乱之中,于光绪年间再建。归元禅寺的罗汉堂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个天井式的内院,院中栽种了奇花异草,四季长青。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汉人说的“数罗汉”,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幺样子就可以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

罗汉堂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制成的“伫”像。这里的罗汉每尊不超过25公斤,体轻质坚,不透水,不怕浸。很适合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气候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汪洋,这些罗汉也浸泡在水里,洪水退后,罗汉却安然无恙。

归元禅寺,我们参观和照完像后,我便伫立前寺前沉思。归,人生在世犹如人在旅途中谁能不归。元,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没有起点就没有终点。人都要从起点走到终点,到了终点也就又要回到人生的起点。禅,便是悟,没有悟性*的人学不到真经。要懂人生必须时时醒悟。

人生犹如我两次进这寺,先是客人,后是主人。客人可成主人,主人也会是客人。先是小人,后是大人,修行到家,便成高人。人呵,一生都在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这过程就看个人的勤奋、学习和感悟的程度。回到元点去,每个人都需永远不懈奋斗!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散文

美图欣赏

散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