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盟约上甘岭
1952年春天,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刘复军和张府城,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从各自的家乡参军来到了朝鲜战场上。二人被分在同一个班里,由于年龄相当,再加上脾气禀性相投,二人彼此照应,很快成了最要好的战友。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战场上的生死只在一瞬之间,唯一让他们牵挂的就是家中的亲人。万一他们光荣了,往后亲人们的日子可怎么过?战斗的间隙,刘复军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二人口盟为异姓兄弟。因为他们是革命军人,纪律不允许形式上的结盟。这个想法与张府城一说,张府城举双手赞成。于是二人拿出纸笔,一式两份,定下了这样一个生死盟约:
张府城,安徽六安人,家有父母弟妹共五人;刘复军,河南罗山人,家有爷爷母亲和小妹,共三人。今后彼此的父母,就是自己的父母,生当负有赡养的职责,死当负有葬送的义务。如果彼此都在战场上牺牲了,我们就是最可爱的人;如果我们中的某一个有幸活在世上,便负有照料对方父母家庭的责任……
二人将这份双方都签了名的生死盟约看了又看,怀着无限的感慨,分别将其装进了一个子弹壳里,珍藏了起来。
不久,由于二人作战勇敢,表现突出,双双火线入党,并被提升为班长,仍旧在一个排里。随着战役的发展,战场上的环境更加残酷,封锁与反封锁,一时成了双方斗争的焦点。这天夜里,张府城奉命带领他的一个班去偷袭敌军的阵地,不料遭敌军炮火伏击,全班战士壮烈牺牲!
张府城牺牲后,刘复军悲痛欲绝,不由得拿出了那个装有他们生死盟约的子弹壳,将这份生死盟约展开,捧在手里一遍遍地看着,顿觉分量千斤!他流着泪,在心里说道:“府城,你放心地走吧,你的仇,我来报;你的家,我来照料……”
为了不过早的让张家父母知道儿子牺牲的消息,刘复军决心将此隐瞒下去,能隐瞒多长时间算多长时间。他代张府城一月一封信寄给张家,谈理想,说战斗,报平安。因为张府城识字不多,过去写信都由刘复军来写,所以并没有引起张家的怀疑。不仅如此,他还从自己微薄的津贴中每月拿出5元钱寄给张家。由于做得天衣无缝,张府城的父母一直以为儿子不仅活着,而且很有出息。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朝鲜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方的进攻节节得手,刘复军也从班长升任排长,他寄往张家的津贴每月便增为10元。
这天,刘复军突然接到张府城母亲的来信,说她要随祖国慰问团来朝鲜看望儿子。
刘复军接到这封信后,一下子愣住了!张母一来,一切还不露了馅儿?这个秘密就再也隐瞒不下去了。这可怎么办?去信不让老人家来?时间来不及了,打电话或者发电报?当时朝鲜战场上没有这个条件。刘复军将此情况汇报给了连里,连长了解了实情后,非常受感动,与他共同商议了一个“继续隐瞒实情”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