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的扁担生意:
狼山边上,有个圩塘,住的全是些外乡逃荒躲债来的穷人;有做手艺的,有做小本生意的,真是"敲锣卖糖,各做各行".
其中有个人家,父子四人都做木匠,穷圩子里哪有多少木工?
于是,老木匠想了个法子——做扁担卖。他们手艺精,做出来的扁担又经看,又耐用,平担、翅担,刨得精光锂亮,上肩挑东西,像轻了几十斤。
俗话说"七分力气,三分扁担",就是这个道理。最有名的要数"响担",不论挑什呢西,"唧格,唧格",挑到哪里,响到哪里,哪里好似"三月里的哨子——清脆响亮",听了心上真惬意,劲也加了几分。
老木匠父子做扁担出了名,上门来买的人越来越多。
有个外乡人家娶她妇,挑嫁妆要用扁担。
这人是个老迷信,忌讳特别多。
肩担不准用桑树,因为"桑"字和"丧"字同音,不吉利;也不肯用杨树,说"杨"字谱"扬","风风扬扬",不稳重。
到底用什木料好,自己也说不清。他找到老木匠出了这么个难题。老木匠笑着说:"这有何难,用榆树吧。""榆‘余’同音,家常有余,年年有余,吉庆有余呀!"那人高兴得嘴都合不捉,立即付钱,要定打八条。
老木匠到处找呀找呀,找来找去,只找到七根榆树扁担料。
眼看约定的日子快到了,大儿子对爹说:"古戏上还兴个狸猫换太子哩,我促就用杨木代一代吧。"说罢,就动手做了条"鬼头杨"树的刷担,看上去和其他七条没有二样。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人来拿扁担,一条条瞄了又瞄,试了又试,软硬适中,着实满意,虽说是爷儿四个做的,看上去竟像出自一人之手。
那人高高兴兴地走了,走不多远,听见老木匠在后面喊,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客人问:"我钱已给了,不少分文。你追我做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