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二代吃喝嫖赌不学无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务员考试中,居然高中榜首!败给这样的对手,穷大学生周爱国要怎样才能揭开不公的黑幕……
考试就考公务员
晚上八点多,周爱国从“甘大”图书馆走出来的时候,学校的大食堂已经关门了。迫不得已,他只好去校外的小食摊对付一口。刚走到一个卖米粉的大排档前,忽然听见有人喊他。周爱国循声望去,马路对面的“太上皇酒楼”里,李小刚正朝他咧着大嘴招着手呢。
李小刚是周爱国的同班同学,不过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平时交往甚少。周爱国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李小刚的家就在“甘大”所在地的甘甜市,其父母都是甘甜市的高官。
周爱国以为李小刚找他有事,便穿过马路走进“太上皇酒楼”,看见李小刚正搂着艺术系的“系花”林琳,灌她啤酒呢。
周爱国问李小刚找他有什么事,满脸被酒精刺激得通红的李小刚口齿不清地说:“我和林琳猜拳打酒官司呢,林琳耍赖,她的小姐妹又和她结成统一战线,一起对付我。所以我喊你来给我们做个裁判。不会让你白做,只要你判得好,”李小刚指了指旁边的一位姑娘,“我让她亲你一口。”
“无聊!”周爱国皱着眉头说了一声,返身回走,身后传来李小刚的大笑声。
周爱国两三口吃完一碗米粉,夹着书回到教室,埋头钻研刚从图书馆借来的《公务员考试必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踏进“甘大”的第一天起,周爱国就明确了这样一条思路:考公务员。以他并不太丰富的人生经验来看,只有考上公务员,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大学四年,当许多同学像李小刚那样,挥霍着青春和激情、沉迷于大学生活的浪漫多彩时,周爱国却早有预谋地捧起书本,踏踏实实地为考公务员做着准备。
每年的六月份,大学应届毕业生几家欢笑几家愁。毕业生中间,有早早联系好就业单位或者公司的,更多的学子,跨出校门就成了无业游民,成了没娘管没人疼的孩子。
周爱国毕业后,就留在甘甜市。他随便找了一个糊口的工作,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开支,他租住在半间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
这天晚上,周爱国来到网吧,进入到这些日子每天必进的“考试网”。刚打开页面,一个期待已久的信息跃入眼帘:甘甜市公开招考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启动。
这次招考,甘甜市计划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计60名。60个名额分布在10多个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其中,市财政局计划录用一名工作人员。周爱国敲定的就是,报考市财政局的公务员。
周爱国的选择其实是颇有心计的。据他掌握的应考技巧来看,招录数量越多的,应考的难度越大;招录数量越少的,应考难度越小。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很简单,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大多数考生认为,录用的名额太少,成功概率就小,往往绕道而行。而录用的名额多一些,成功的概率就大,于是就蜂拥而至。他们没有想到,参加考试者的数量多少才是决定成功概率大小的关键指标。
一段时间后,报名日期截止,当看到官网公布参加考试的详细信息后,周爱国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暗自得意。报名参加市财政局招考的只有八个人,而其他部门的参考人数动辄几百乃至上千。
同学兼好友王强听说他报了财政局,不由说起前几天他听说李小刚也报考了。
周爱国差点乐岔气,李小刚也敢参加比“考研”“考博”难度系数还大的公务员考试?这不是逼潘长江叫板姚明打篮球吗?
这“官二代”李小刚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当年的高考,以他的分数根本进不了“甘大”,只不过凭借父母的关系进了“甘大”。大学四年间,李小刚基本上没有认认真真地上过一节课。其基本的状态是:风花雪月飙车,吃喝玩乐打架;考试基本靠抄,及格基本靠送。最经典的轶事是,一次英语考试,李小刚将“goahead(点头)”翻译成“去你个头”!确定了李小刚也参加考试,一向讲文明懂礼貌的周爱国恶狠狠地嘀咕道:“有这样的对手,真他妈的幸运啊!”
一个月后,考试开始了。
第一轮是笔试。4年的辛苦积累终于有了回报,答题时,周爱国下笔如有神。
笔试结束了。半个月后,笔试成绩公布,却让人大跌眼镜:李小刚两门总分140分,以第一的成绩进入到第二轮面试。而周爱国的成绩是130分,名列第四,无缘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