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位居民是一个单身汉,在这种小区他永远无法找到伴侣。西方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陌生人社会,但是并不意味着人们彼此隔绝。上帝是一个纽带,文化是另一个纽带。西方人有家庭音乐会、《圣经》研究小组、诗歌朗诵会、狂欢节、小剧场、杂耍、小书店、跳蚤市场、时装表演、足球……在中国,家是搬了,也焕然一新了,但文化搬不过来,要使新的小区产生故乡世界的氛围,需要漫长的时间。西方为此准备了三四百年,至少从文艺复兴就开始,从基督教文化一统天下到现代文化多元共存,这个过程直到20世纪中期才逐渐完成。西方城市化是一个缓慢蚕食的过程,它使得文明有时间来转型、消化、磨合。随着伟大都市的崛起,西方发生过无数次文化运动,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人。
在中国,忽然间,人们陷入了彼此隔绝的孤立状态。但文化依然是过去时代那种整体主义的文化,这种文化并没有对人们忽然被卷入其中的孤立状态做出反应。今日中国的主流文化,依然将社会想象成某种一神教的广场。其实社会已经成为无数的碎片,有着无数的小单元、小圈子,人们缺乏文化、精神、感情上的联系,通常的联系只有手机。有人会说,不是还有单位嘛。今天的单位更像公司,人们只有业务联系,一下班,大家各自回家,步行者与驾驶员彼此心怀戒备。同一个单位的,却不知道自己的同事住在什么地方。
电视媒体一厢情愿的作态,并不能将这些孤立的人们联系起来,因为它们也成了自以为是的小圈子。网络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孤独缓释器,但并不被主流文化真正尊重。网络可以发出声音,但它缺乏实质性的文化核准权。一方面人们越来越独立,一方面这种独立在文化中毫无价值,它的存在和创造力得不到肯定和释放。
孤立时代并非完全是负面的,它具有某种原始的活力,人们在空间上被解放了。具有独立精神的人们,虽然为此丧失了温度统一的空调,但也获得了自我做主的空间。对国人来说,这是一种新经验。在孤立时代,人们很难再万众一心,每个人都各怀心思。这种以个人为单位的社会,要求人必须对自己负责而不是依赖整体,必须自己判断事物而不是依赖整体意志,这意味着多元社会有了一个真实的空间基础。文化的当务之急,是为这些彼此独立的空间提供联系、交流、表达的平台,整合传统、经验和文明的遗产,重建社会、文明的坐标和金字塔。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