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康熙治病

时间:2015-04-30 16:03:48 

康熙三十二年,皇上高烧不退,宫里各色人等彻夜不眠,太子开始监国。恰巧几个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溜达到了北京,向宫里人一打听,嘿,这症状好像是疟疾啊,给点儿奎宁不就能好了嘛!

这传教士笔记中的“奎宁”,可不是后来我们熟悉的、西医常用的片剂。“奎宁”本身据说是秘鲁语中“树皮”的意思。17世纪初期,西方人从南美洲印第安人那里学会了用金鸡纳树皮治疗疟疾的本事,随即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垄断了南美洲金鸡纳树皮的生产。

于是传教士们捧着树皮进皇宫了。

每次只要想想清末朝廷闭关锁国后,满朝文武没几个搞得清啥是“英吉利”啥是“法兰西”的局面,就会觉得康熙年间皇室与耶稣会传教士的这种亲密关系很奇妙了。皇帝端坐在宫廷中,能了解人类文明所有的精华,对几何、天文、地理乃至人体解剖学都有研究。为什么接下来这个国家的走向却会是故步自封,一路落后呢?

在康熙三十二年那个皇帝深为疟疾所困的夜晚,西方文明再一次发挥了它的“神效”。宫里先是找来另外三个发烧的病人,按传教士说的,把树皮研磨成粉,混着酒给他们服下。三个人全都康复了。

但这事儿还没完。太子闻知此事,把那些想着用西药的“冒失轻率”的大臣骂了一通:要是有什么其他看不出来的害处怎么办?于是,高层人士为政治责任纠结了起来。根据传教士的笔记,有四个大臣最后豁出去,为了向太子证明没啥好怕的,以身试药。晚上6点多钟,太子亲手调了药,大臣们喝下就睡觉去了,只有皇帝在病痛折磨中又过了一天。

到第二天凌晨3点,一夜没睡好的康熙打听了一下,那几个大臣还睡得好好的呢!于是他直接就把药吃了。天一亮,病就好了,皇帝还在等再次发烧,等来等去没等到第二次。

“整个皇宫都陷入了巨大的喜悦之中。”传教士得意地记载道。

那一刻,传教士看到了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曙光了吗?

西方科技昌明,皇帝对此想必最有切身体会。既然如此了解,那么让他接受上帝,也是指日可待之事吧?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读者2015年第7期

美图欣赏

读者2015年第7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