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十几年,马晓秋从来没怨过丈夫,哪怕在心里。
1994年2月23日,经历了早产加难产,26岁的马晓秋成为一对双胞胎男孩的母亲。老大航郡7个月时出现脑瘫症状,大夫只说是脑乏氧,马晓秋以为乏氧就吸点氧呗,等到3岁一看实在是不行,孩子病得相当重。没想到一年后,一直被认为正常的老二原郡也逐渐显露出大脑残疾和智力障碍的迹象,四岁半上幼儿园,送去以后,他一哭哭一天,换了十多家,最后一个幼儿园园长说:“大姐,我说句话你别不爱听,你这孩子可能有病。”
马晓秋领着原郡上医院,做了一个脑电图,当她被医生叫到办公室后,就觉得掉进一口黑咕隆咚的井里,感觉不到阳光的存在了。
大学毕业、前途光明的马晓秋放弃了沈阳的国企工作,在家专职照顾两个孩子。然而,不幸再次降临——因受两个孩子所累,丈夫精神极度抑郁,成宿成宿睡不着觉。马晓秋说:“他是正常人啊,一晚眼都不眨,抑郁得挺重,完了我俩就坐下来想一想,干脆还是分开吧,还是我来管孩子吧。”
离婚时,马晓秋没啥表现,倒是孩子的姥姥受了刺激,一看俩孩子眼泪就唰唰地淌。马晓秋反过来劝母亲:“我没事,您别难受了。”面对接二连三令人崩溃的现实,马晓秋默默扛起了一切,她说眼泪被生活给征服了,“因为总是在忙碌,没有给你留一个人的空间。”
这么多年,一家三口靠低保和马晓秋父母接济生活,很多人都为她抱不平,马晓秋心却宽,她信命,常对人说:“命不好,认命吧。”去年上《鲁豫有约》时,她仍然句句体恤前夫:“他要是能挣500块钱,他能把500块都给我,问题是他现在没有工作,还是没走出来。”
女人可以脆弱,母亲必须坚强
一个单亲妈妈,照顾两个特殊孩子,“慈母”“伟大”这些褒义词的背后,是各种让人崩溃、抓狂的残酷现实。类似“东莞白领母亲溺杀脑瘫双胞胎自杀未遂”“河南农妇药死脑瘫儿子”等新闻屡见报端,甚至这些主人公的同事、亲友、街坊、乡亲都选择了原谅,去联名请求法官同情一个母亲。
马晓秋常常累得筋疲力尽,哥俩还常“耍脾气”,把她气得够呛,但她难得说句狠话。她没想过走绝路,孩子活一天,她就挺一天,让两个被很多人认为无意义的生命到今天依然能够感受生活的快乐,“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这样做是当妈的本能”。
每天晚上,教大儿子航郡说话和唱歌是马晓秋的固定任务。一字一句地读,一遍一遍地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每一点进步都让马晓秋欣喜若狂,一颗棒棒糖的奖励,也会让航郡高兴半天。如今,航郡已可以背十几首唐诗,唱七八首歌曲了。
原郡的音乐悟性很强,蒙古语、英语、意大利语、俄语、印度语歌曲,张口就来,唱得很地道。钢琴老师第一次带他出去比赛,是和健全孩子一起比的。原郡弹完,底下的评委都很震惊:“原来他是个这样的孩子,我们真没发现。”当得知原郡仅仅学习了一年半的时间,他们更不敢相信。原郡自己也很兴奋,那种笑容之前从来没在他的脸上出现过。
医生曾预言老大航郡活不长,最多活到16岁。今年,航郡迎来了21岁的生日。原郡爱这个哥哥,端屎接尿从不含糊,当被问及为啥要唱歌时,原郡的话语会突然特别流利:“学手艺,照顾哥哥。”他的歌声是马晓秋最大的慰藉,平时在家里一听见原郡唱歌,她就会溜出厨房,出神地看上一会儿。这时,她的眼神突然就有了光彩。
(一生平安摘自《三月风》201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