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这个无可争议的制造业强国,正试图引导一场关于制造业升级的大讨论,这就是为什么在今年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在各种渠道上听到“工业4.0”这个新名词。我们无意去争辩口号背后的利益较量,此行的目的只是去看看那些真正走在“工业4.0”前端的德国企业到底在做些什么,也恰逢中国不久前刚把“中国制造2025”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我们想知道德国这样一个先行者会给制造业亟待转型的中国提供哪些经验?
由《中欧商业评论》组织的主题为“德国工业4.0”的游学活动,历时12天(5月31日-6月11日),历经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科隆等城市,参观了宝马、保时捷、西门子、英飞凌、亚马逊、汉高、安永等知名公司,同时考察了法兰克福证交所、弗朗霍夫应用技术研究所、德国议会,聆听了四场教授讲座,分别为《隐形冠军》一书作者、德国著名管理学者赫尔曼·西蒙分享“隐形冠军”的成功秘密、中欧创业学教授龚焱讲授以Uber为代表的分享经济崛起、德国WHU商学院货币经济学课程主任Ralf Fendel漫谈欧洲经济一体化,以及WHU物流管理学教授Stefan Spinler分享关于德国工业4.0的前沿新知。
就在中国陷入一波波从全民炒房到全民炒股再到全民创业的热潮中时,德国走了另外的道路:从2001年到2013年,欧洲国家中仅有波兰出现了工业增加的趋势,其他所有国家都经历了一轮去工业化,即使是瑞典、英国这些制造强国,工业占经济比重也在下滑。然而,德国经济增加值中工业所占比重却始终保持稳定,从22%略升至23%。
德国人对他们的工业立国战略引以为豪,德国议会一位官员说:“2000年左右德国曾被诟病为‘欧洲病夫’,外界嘲笑我们只会造机器,却不知如何向‘服务型产业’转型。”不过德国人并不理会,兀自埋头,对工业和制造业的坚守让他们安然度过了2008年后的金融危机,成为复苏最快的欧洲国家。
“不要盲目追求上市、扩张和多元化。在这个浮夸的时代,我们要有相当的定力,遵循西蒙先生的劝告:聚焦、狭窄而深入,专注而坚决的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团团员、领建资本创始合伙人刘海波如此评价此次的德国之行。
团员、中融晋乾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晖则从中德两国资本市场发展角度作出了如下观察:“在德国资本市场面向中国开放之际,应该提前布局,参股或者控股德国的初创公司和较为成熟的制造企业,争取把这些企业带到国内上市,因为德国的股市缺乏活力和成交量,融资能力不足,但是德国制造业品质优良,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行业定价权,‘德国技术+中国资本’或许会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未来我们会继续组织在各行业有核心优势的国家的游学活动,敬请持续关注!
赞一个 (0)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