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我们不仅是一家手机公司”

时间:2016-12-23 12:36:31 

  在手机厂商快速迭代的时代,一家国产手机品牌为何能“长寿”?

  巨大的市场空间确实可以让手机厂商们“生如夏花”、绚烂无比,但产品的快速迭代又会使得他们“死如秋叶”、痕迹难觅。特别是从功能机时代到智能机时代的转变过程中,大部分曾经辉煌的功能机品牌都已经被残酷的市场大潮所淘汰,就连曾经的王者诺基亚也没能成为例外。

  成立于2002年的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下称“金立”)算得上是最长寿的国产手机品牌了。“金立可以说是境内手机行业里走得时间最长的企业了,而我领导金立13年没有变过,我会继续将这个纪录保持下去,金立也要成为中国做‘机’最长的企业。”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说。

  低调拿下印度市场

  今年以来,华为和小米要进军印度的高调宣言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联想、HTC、OPPO等也宣布要“试水”印度。可能并不是很多人了解,金立早已低调地成为在印度市场最成功的中国手机品牌。

  “2014年金立在印度卖出400万部手机,目前占据印度市场前五位的智能手机品牌分别是三星、诺基亚、micro Max(印度本土厂商)、lava(印度本土厂商)及金立,而且金立是印度市场上仅次于苹果和三星平均价格的品牌,这跟金立在印度塑造的品牌形象是有关系的。因为金立始终会坚持品牌的路线,始终要坚持中高端品牌的定位。”刘立荣说。

  早在2010年,金立就开始耕耘印度市场,但最初的方式是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即作为原始设计制造商为其他企业贴牌代工)。从2013年开始,金立决定在印度全面建立“金立”品牌,并扩展到尼泊尔、孟加拉等市场。

  而最近一两年,其他中国手机品牌都开始纷纷试水印度市场。探其原因,刘立荣表示,中国市场现已进入成熟期,而印度则处于激烈竞争期,这也是如今国产手机品牌纷纷走出国门、发力开拓海外市场的原因。

  但是,印度市场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轻取,小米因专利问题的折戟、华为的谨慎推进,都说明了这并不是一块儿好啃的骨头。刘立荣认为,金立之所以能够获得突破,一是将印度作为母国市场发展,打造本地化团队,为印度量身打造适合当地的发展策略;二是进入时间较早,又通过ODM做了比较深入的市场渗透和产业链融合。

  过半销售份额来自海外

  早在2010年,金立就已经开始了国际化之旅,2012年已初具规模,销量近千万部。目前已经布完了50多个国家的市场,战略重点放在南亚、拉美、南美、东欧、印度、俄罗斯、土耳其以及东南亚和非洲等国家。

  除去在印度销售的400万部,金立在2012年进入尼日利亚,2014年出货量已接近300万部,在当地排名第二。据记者了解,金立2014年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为2800万部,海外市场销量占比大约为55%。

  根据IDC的数据,2011年至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增长了三倍,在2014年达到3.9亿部。然而,目前国内手机市场趋于饱和,增速也在放缓。相比之下,近年来印度、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市场的出货量则在大幅攀升,这些地区的许多消费者正准备购买智能手机以更换当前的基本的功能型手机。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出货的手机中,89%为智能手机,而在印度,这一数字仅为28%,可见这一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

  “国产手机走出去是必然的。全球战略是金立的一种选择,我们在海外布局比较早,而且我们定位是在中高端路线。”刘立荣说。

  对话刘立荣:中国手机下一站

  《中国经济周刊》:金立在印度市场进入很早,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为什么看好印度市场?现在也有其他品牌在跟进,金立有什么优势?

  刘立荣:现在最大的手机市场是中国,第二大是美国。但在未来3年内,印度可能会超越美国,上升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市场,这就是各手机厂商、不仅仅是金立,都在进入印度市场的原因。对金立来讲,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比如进入时间最长,又采取了很好的产品策略、渠道策略和营销策略。未来金立会一直将印度作为母国市场来重视和发展,坚持深耕细作,踏踏实实去挖掘客户的需要。

  《中国经济周刊》:除了印度,金立在哪些市场会重点发力?在国际化上的整体战略是怎样的?

  刘立荣:金立会继续关注新兴市场,除了印度,金立也在发展非洲市场,比如尼日利亚,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市场,我们还有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南埃及等市场,当然还包括韩国、坦桑尼亚。另外,巨大市场还有东欧及中东,例如伊朗、阿拉伯、埃及等,这些都是未来金立的主要市场。

  深化海外市场,不仅仅是卖产品和输出品牌,也要输出金立的商业模式,即建立生态系统的商业模式。金立选择的国家都是开放市场为主的国家,可以将中国市场的经验向海外地区复制。同时,我们也会以开放的心态与当地合作伙伴结盟和联合。金立在海外已经拥有超过1万名促销员,这需要靠一套很强的经销商体系去维护和支持,这些都是金立独特和宝贵的资产。

  《中国经济周刊》:从功能机时代到智能机时代,很多功能机的品牌都陨落了,金立成功转型的秘诀是什么?现在,智能机市场已经一片红海,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什么?

  刘立荣:我们一直坚持中高端的品牌定位,并且坚持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一套产品标准。在国内市场,依托于Amigo(金立手机的操作系统),形成千万级生态系统。在海外市场,我们完成了由ODM向品牌商的转型。2015年,金立的目标是4000万部发货量,销售额逾30亿美元。

  在未来5年,金立第一目标是年发货量能达到1亿部。第二目标是,希望在中国、印度、尼日利亚等战略市场能发展壮大,使得金立不仅仅是手机公司或品牌公司,更是生态系统公司。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北京报道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读者2016年第21期

美图欣赏

读者2016年第21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