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尸匠

时间:2015-01-23 00:59:35 

世人都晓得湘西赶尸之说,湘西赶尸是一件十分招摇的事情,赶尸者可以大鸣大放地住店,店主还要乐颠颠地迎接“喜神”,所谓“十人住店,二人吃饭”,意思是说那不吃饭的八个人就是死尸。关于冀东背尸一说,可能就鲜为人知了。冀东的背尸却是一件十分遮掩的事情。死者客死他乡后,在苟延残喘的一瞬间,主家就会立马请来背尸匠,将死者包裹得严严实实,就像一个大包裹。背尸匠背起这个“大包裹”星夜兼程,直到将死者背到故里为止。背尸匠表面上不动声色,乍一看就是一个出门远行的人,也许你和他扯了一路的闲话也不会知道他身后背着一个死人,然后相安无事地分道扬镳。

背尸匠一般都胆大心细、头脑灵活,与湘西赶尸者一样,深藏不可外泄的独门绝技。

在河北淇庄就有一户姓马的人家,是冀东一带有名的背尸家族。解放前,马老筐就是这一带远近闻名的背尸匠。当时国内局势动荡、兵连祸结,正是马老筐背尸生涯的鼎盛时期,马家很是发了一笔横财。世间事就是有个跌宕曲折,国共合作破裂的那年,只因马老筐背了一具死尸,被国军怀疑为通共的密探,受尽了严刑拷打,最后被吊在了清州城的城门上曝尸三天。马家人怕牵连坐罪,将唯一的独子马洪武藏匿起来,而后趁着深夜偷偷地收回尸体。在入殓前,人们给马老筐清洗换衣,发现他的胸口处有斑驳的血迹和模糊的字样,赶忙叫掌事人前来查看,可是却无人看得真切。

淇庄有百余户人家,唯独马家这一外来户家道宽裕,却又少与村人深交。他们来淇庄落户要推到二十世纪初叶,都操着一口外地口音。闲时,老少敲打着“报君知”,专干求签问卜、望天打卦、摸骨测字的营生,还会使一些古彩戏法儿杂技来吸引人,显得神秘又透着些许的诡异。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五十多岁的马洪武借着改革开放之际,大大地火了一把。他子承父业,将背尸这一绝技发挥到了极致。这个背尸匠后裔,外形酷肖马老筐,却比其父多了几分慧敏和灵动,凭借着六尺之躯,一度将背尸生意搞得如火如荼,短短数年就成了淇庄有名的暴发户。

却说那年,淇庄来了一个探亲的东北人,这人的女儿嫁在了淇庄。他来到这里由于水土不服,身染重病,不几日就到了病危的阶段。他的女儿趁着父亲奄奄一息的当口儿,请来了马洪武。只见马洪武摸了摸死者的胸口,摇了摇头,然后就对着死者身上的几处穴位施展了指法,嘴里念念有词,据说念的是定魂诀。死者一旦让背尸匠封了脉穴,总是处于呼来缓气的昏迷状态,所以不论多久,尸体也不会发出异味,背尸匠才肯背着上路。等到了目的地,背尸匠就解开了死者的穴道,死者这才真的一命呜呼、入土为安了。还有人说,马洪武背着死者在即将到达家乡的时候,会让死者给亲人托梦,等到了死者家,家人已经把丧事必备的事情做好了。

马洪武将一切上路的事宜做好之后,就开始给死者封脸,所谓封脸就是把一张黄裱纸符贴在脸上,然后严实地打包,往自己身上一背就出发了。吃死人行这口饭也不容易,不但是旅途劳顿,据说这样处理过的死尸很容易诈尸,一路上要严加看管,否则就会伤及无辜。到了目的地,马洪武由于劳苦功高,不言而喻要受到主家的热情款待,然后算清价码,他才沿途返回。

等到马洪武从东北充囊而回的时候,偏巧他的老母去世了。当时,殡葬改革刚刚在此地兴起,村长就想拿着马洪武老娘开第一刀,要火化尸体。

尽管上级三令五申要死者火化,可村里人凭着孝悌为怀,祖茔宽裕,总是想方设法给自己死去的亲人留一个全尸,造一座大坟。要是让马洪武第一个把老娘变成一把骨灰,他从内心里不能接受。他正愁得无路可走的时候,旁侧有一人说:“听说到火葬场开一个火化证明就可以了。”可在眼前这火候上,火葬场的证明哪那么容易到手呢?那人又开玩笑地说:“嘿嘿,洪武,你经常和死人打交道,就不会弄个死人来代替?”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故事会

美图欣赏

故事会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