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日本前面去来源:《环球财经》作者:白益民(2)

时间:2014-09-17 09:18:41 

传统的看法是,日本人执行力强,创新力低。但我在日本二十多年看到的是,日本现在是全球创新力排名第一。开发、开发、再开发,不创新,人就要死亡,企业就要灭亡,创新就是生命力。日本这个创新力的背后是什么?

最近十几年,日本在金融上呈现弱势,那么,它的资产都用在哪儿了?一个是资源,一个是知识产权。在美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公司,排名前十位,有六个是日本公司。这些钱都用在技术储备上了。包括现在赚钱赚得最厉害的液晶产业,都是在二三十年前的技术。所以,日本的诺贝尔奖拿得多,是因为日本人全民一心搞研究开发的结果。

日本目前积累的技术,足够它吃三十年了。中国的技术积累则严重不足,归根到底还是体制上的问题。我的一位同学在做中国手机的开发研究,他坦率的告诉我:我们的手机几乎都是引进来贴上自己发明的标签,再去申请国家的补助资金。因为我们再开发,也来不及赶上人家的技术水平,只有花钱买来,才跟得上市场。

海尔日本公司在三洋不景气的时候,买下三洋冰箱研究所,并接受了一百人的员工。当时日本媒体报道,中国人领导日本人不可能,会有一半人辞职。结果,日本的社长杜镜国就是以人心换人心,硬是把胃喝坏了,而把日本技术人员的心安定了。现在,海尔三洋冰箱研究所成为世界最优秀的开发机构,不仅给海尔开发提供方案,还给日本家电企业提供产品模式。两年前就开始黑字,为海尔赚了难以估量名誉和丰盛的利益。

这就是日本人,信不信由你,匠人的精神,农民的风格,造就了经济强国。日本在大街卖得最多的是专利,中国在大街上卖的最多的是牛皮。日本人只要开发出来,就能够把技术投入很快转变成商品,最后,再进入到技术开发上。这就是财团体制形成的东西,能够形成一个循环。而中国人太浮躁。太安不下心来,所以只能拾人牙慧。

说到日本新干线,引进到中国就因为愤青的反对,而名字变成了动车组。台湾人、韩国人买去新干线也没改名字就跑起来了。但看看我们动车组就一眼知道,实际上我们彻底引进技术,把人家的东西仿造出来,组装一下而已。

电视机、照相机都是美国人发明的,但是到这些东西要市场化或者产业升级的时候,美国人就发现竞争不过日本了。在财团里面,产业链各个地方都有关联企业,而且还有子公司、孙子公司遍布在全球。再看看美国制造企业,比如摩托罗拉,在十几年前刚有手机的时候,在天津一下投了十几个亿元弄了一个大厂子。日本开始肯定是分散的,投几百万美元,然后,跟你搞一个小合资,等这个布局差不多了,中国市场起来了,再收购合资伙伴的股权。这个搞法,对中国的产业升级阻力特别大。

日本将做什么中国该想什么

中国前一段时间大炼钢铁,需要大量的煤,煤挖多了就会过剩,必然会压制全球煤价,也将影响油价。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收购海外煤炭资源的步伐加快了。中国还想着去收石油的时候,他们现在开始弄煤了。等中国开始经济复苏,煤价又上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日本人把煤卖给你。

前段时期,中国媒体开始炒作“日本不行了”,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包括说日本从中国撤资。其实不但没有撤资,还在加紧投资。最新的例子,三井财团的一个造纸企业,在江苏投资了20亿美元。日本人不开自己的森林,却到澳大利亚去种树,这些都是三井等财团干的,他们把钱都储备在那里。

比如中储粮在海外搞粮食保障,弄了半天,发现还得靠着日本的财团的海外粮食渠道。美国又一个很大的粮食企业,其50%的股份是三井物产的。实际上,我们在为日本的海外企业做贡献。

上世纪80年代,日本跟黑龙江一家农场合作,说,给你们多少机械设备,你们每年要给我多少大豆。日本这些商社,就这样把很多关联企业都调动起来。不仅拿走了我们的大豆,他的关联企业也把设备卖给我们了。中国就办不到,卖设备的就是卖设备的,怎么能跟大豆联系到一起呢?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战略大国,但是,现在不管是在文化战略上,还是在产业战略上,简直一点章法都没有了。这些都要向日本学习。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故事会

美图欣赏

故事会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