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不一定打胜仗摘自:《廉政瞭望》文:熊志(2)

时间:2014-09-17 09:20:36 

一、现代化教育的缺失。19世纪末英国教育大普及;日本建立学区,提出全民教育;而中国当时还是以私塾为主,依然教四书五经。教育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决定了中国国民素质不足以支撑清末中国持续强大。

二、国家没有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英国全球扩张,不惜使用武力。日本也搞殖产兴业建立市场,并由国家牢牢主导整个国民经济命脉。而满清朝廷却几乎无所作为,发展工业基本是以军工为导向,结果到20世纪初国民经济几乎全部受列强控制。

三、没有保证政府良性运作的政治制度。英国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很早就以近代民主制度保障了其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转。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也革除了幕府统治的弊端,而清廷却死抱封建政体不放,甲午战争中暴露的问题多半与其有关,如官员腐败、海军不统一、事权分歧,等等。

四、没有融入国家体系,也没有把握时代脉搏。

世纪,以主权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兴起。1863年“国际法”译为《万国公法》一书介绍给中国官员时,“主权”这一核心思想却没有被中国人所接纳。当法国殖民者通过签约声称帮助越南“独立”时,清政府的官员还在坚持对越南的“宗主权”。《万国公法》1865年传入日本并经历广泛讨论后,日本主动与英国在1894年订立《通商航海条约》,基本实现自主权。

观念的落后造成清政府一再面临国际危机,步步被动。最终,到20世纪初,中国从一个强国变成一个公认的弱国。

衰弱史的现代启示

通过对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衰弱史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现代启示:首先,应该尽量减少甚至放弃以军力为核心的国力衡量标准,要弱化中国各地政府考核中的“指标”,以此,可以避免国民因增长产生的“复兴将持续的幻象”。

其次,扎实地履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念。中国发展能否再高速持续30年,取决于有没有支撑高速发展的人才。以当前人才外流、教育功利化的诸多现象看,我们有理由对此表示担忧。再次,反思当前中国经济命脉的国家控制率。有权威机构研究显示,中国28个主要行业,外资占多数资产控制权的占了21个,每个已经开放产业的前5名几乎都是由外资控制。当前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命脉呈现这种状态。

最后,需要花大力气进行当前时代背景和国际发展趋势的研究,进而发掘到底是怎样的体制、怎样的中国与世界关系,才有利于中国持续的复兴。毕竟,一个国家的持续强大,不在于这个国家能发现多少本身的优势,而在于这个国家能够看到未来面临着什么样的危机和挑战。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故事会

美图欣赏

故事会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