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处于这状态容易焦虑 强迫状态

时间:2016-03-04 12:58:55 

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强迫症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那么大家又是否了解强迫状态呢,强迫状态会带给患者怎么样的生活影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强迫状态吧。

强迫症的人都很熟悉,但是否有强迫症的症状可以诊断为强迫症,我们仍在深入探索什么是强迫状态。

什么是强迫状态

强迫状态指的是以强迫观念或强迫情绪或强迫动作为突出症状,见于各种精神疾病状态。大量研究表明在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人格障碍是以强迫症状为主;在抑郁状态、焦虑状态以及一些精神疾病,往往可见此精神症状伴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强迫性人格以往称精神衰弱或精神衰弱型人格障碍,具有所谓焦虑、多疑性格特征,突出表现谨小慎微和多疑,平时即疑虑重重,做事循规蹈矩,患者常有与此类性格特征密切联系的强迫症状,例如强迫怀疑(指对本人做过的事情,如锁门、关灯等动作是否完成的很好发生怀疑),从而在强迫怀疑背景上产生继发性强迫行为,如强迫性检查或强迫性仪式动作(指一系列的动作),即如锁门后,或关闭电门后产生反复地检查、核查的动作。

这是一种摆脱强迫现象的痛苦和痛苦的一种保护措施。强迫仪式是患者自己规定的,必须执行一套习惯性动作,在像往常一样前后各事件结束后才能完成动作程序,患者可以暂时缓解。

如果这种强迫性仪式动作被外界干扰或打断时,则出现紧张焦虑。精神分裂症时的强迫状态又有其特点,往往强迫状态的内容是荒谬的,或更难以理解的,情绪反应常是较为贫乏或缺乏主动性、鲜明性的。脑炎所伴有的强迫现象,往往带有强制性特点;有时还可以出现强制性地以下流词骂人的企图。

通过以上分析就会清楚强迫症与其他强迫状态有着本质的区别。

强迫状态中有一种正强迫状态,它包括强迫思惟、强迫恐惧及强迫行为等方面。强迫思维存在时不一定有强迫恐惧及强迫行为,而有强迫行为时则有强迫思惟及强迫恐惧同时存在。强迫状态见于多种疾病,是一综合症。涉及心理学上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

怎么样的人更容易患有强迫状态呢

具有易感素质和强迫性人格特征的人较易发生强迫状态,强烈的精神因素也可使人格健全者产生强迫状态。强迫状态主要见于强迫性神经症,也可见于某些抑郁症和早期精神分裂症。

强迫状态普遍存在于中学生教育中

在学生中间,最常见的是强迫状态。强迫继续发展的状态将发展为强迫症,强迫状态实际上是一个关键的强迫症的状态,这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旦强迫症的发展,不用说,一般的教育措施,即使是医疗措施也很微弱。

中学生的强迫状态可以分为强迫的观念、强迫行为两大类。所谓强迫的观念是指不由自主地反复思考某一问题,形成固定的观念。例如,一位中学生总是想到要为家人争气,不能够被别人小瞧,明明知道这对学习无益,也控制不住自己而不停地思考。

还有的老是做白日梦,希望自己一旦考取大学,便能够收取某种特殊的利益。强迫行为是指表露在行为上的、可见的执着行为。如离家以后反复要检查门窗是否已经关闭好了、洁癖、反复点数器物,等等。

仪式化的行为习惯,例如,进门一定要先迈左脚,否则要退回去重新走一遭。有的中学生感到英语难学,为了提高英语的成绩老是想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好的辅导材料,因此成天逛书店,买了许多参考书籍和各种各样的助学英语软件,不买就感到没有对自己尽到心意等等。

中学生的强迫状态的成因多种多样,如,教育不当会引发强迫状态,过多过高的教育要求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焦虑感、挫折感,同时导致学生形成固定的观念。

因此,学校不应该过严、过高的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处在平衡的心态中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心身健康,同时也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强迫症是一种自我作斗争的疾病,面对这种心理疾病如何从根本上去治疗呢?要想治疗强迫症的第一步就是要认清强迫症的本质。

你之所以要反复的检验来确定一些事情,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这是强迫行为的一个错误连接,正是因为强迫行为可以暂时缓解我们的焦虑,所以我们认为除了实施这些行为就没有办法减低焦虑,正是由于这种认识才始强迫行为得以固着和发展,我们会错误的认为如果不实施强迫行为,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无法做任何事情。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疾病预防

美图欣赏

疾病预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