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结果虽然是惨痛的,但却证明了佐尔格情报的准确性,由此苏联政府对佐尔格所发出的情报重视程度倍增。
一封改变世界历史的电报
德军大举入侵初期,苏联由于没有足够的战前准备,导致一败千里的被动局面,失去了在欧洲的绝大部分领土。苏联政府一面要应对德军的疯狂进攻,一面又非常担心日本在远东对其展开突然袭击——鉴于德国的前车之鉴,此时的苏当局已经完全不相信在4月才与日本签订的《苏日中立协定》了,苏政府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此时莫斯科的最高层几乎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佐尔格的身上,他们不断发报,催促佐尔格尽快获取日本政府是否会违反协定进攻苏联以及日军的最新军事动态。其实,佐尔格此时也非常焦急,因为通过大使馆的关系,他获知德国正想尽一切办法说服日本从东方对苏联发起进攻,以牵制苏联在远东的力量。
佐尔格调动了事前布置的一切间谍网和关系网,探知日本是否对苏作战的情报,当时的日本国内形成了两派观点:一种极力支持,以当时的日本外相松岗为代表,因为他不止一次地向德国保证,苏德开战之后,日本一定会进攻苏联、支持德国;一种却是持观望态度,以首相近卫文磨为代表,他认为在中国战场已经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而且同美国的谈判结果也并不明朗,因此不愿马上卷入到对苏战争中。
而此时,佐尔格千方百计搜集到的有关日军的动态非常不明朗,因为获得的情报显示,日本政府在国内展开了大规模的动员活动,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日军的调动都更加频繁,一时间根本无法判断日军的真正意图。这让一向冷静的佐尔格也变得心急火燎,因为他清楚他的任务关系着苏联的安危。但佐尔格不愧是间谍高手,他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的焦虑,将零散的情报整理出了头绪。
在对各方面的信息作分析时,佐尔格发现,日本在大动员征兵的时候,还征集了总吨位上百万吨的商船;虽然德国方面在不断催促,然而日本无论是征兵的速度还是调动的速度都不快。这些迹象似乎都说明日本并不是在为进攻苏联做准备。
不久,佐尔格的猜测就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原来鉴于1939年曰军在诺门坎之战中的惨败,日军对于苏军一直心有余悸,即使主张参战的军方人士也认为要等到德军获得决定性胜利之后或者远东红军大量调走之后再寻找机会参战。此时一条关键情报引起了佐尔格的注意——日本军部内部正为缺少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而犯愁。这让佐尔格豁然开朗:日本自身能源极度匮乏,虽然占据了中国大片领土,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其战争需要,联系到日军大量征集商船以及和美国谈判的情况,佐尔格有了一个大胆却很自信的判断:日本将会对英美宣战,向东南亚方向进攻以便得到那里的丰富自然资源;而不是向冰天雪地未得到开发的西伯利亚进攻。
于是,佐尔格向莫斯科发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后一封电报:苏联远东地区是安全的,日军不会发起进攻;相反日军会对美国宣战。这一次,莫斯科方面对于佐尔格的情报格外重视,并且依据佐尔格的情报做出军事调动:将原来部署在远东的11个步兵师和坦克师共计25万余人调往莫斯科,参与莫斯科保卫战。
正是由于这个调动,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二战的天平也开始向反法西斯同盟倾斜,可以说,佐尔格的情报改变了世界历史。
身份暴露之谜
然而,佐尔格将那封至关重要的电报发出去才十几天,日本特高课的人便在一天凌晨闯进佐尔格的住所——佐尔格被捕了。一并被抓获的还有数十名与佐尔格谍报小组成员有关的人,其中也包括尾崎秀实。
其实很早佐尔格的行动就引起过日本特高课的怀疑,尤其是在1941年这一年当中,佐尔格过于频繁地活动,他曾在酒后对情人说“停止欧洲所有战争是我的任务”,并且在喝得酩酊大醉之后说要杀死希特勒。这些行为显然不是一名老练的间谍应该发生的,有人认为这恰是佐尔格为了掩饰自己身份的“反其道为之”的行为,但很明显这样有些过分了。
后来研究佐尔格的学者提出了一些让人颇为玩味的观点:
佐尔格厌倦了无休止的战争,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目睹了侵华日军的暴行,仍深陷二战的他自然会对世界产生失望的情绪。另外,苏联方面的表现和对他表现出的不够信任也让他非常苦闷。苏联在大清洗的过程中,也将佐尔格的上司清洗掉了;在后来的工作中,尤其是在佐尔格关于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未得到重视后,佐尔格对于苏联的官僚制度也产生了反感,并且在信仰上出现了摇摆。这些猜测不无道理,然而斯人已逝,已经无法得到确认了。
但佐尔格作为一代谍王,在世界谍报史上将永远占据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