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纬度地区,黎明来得早。不到4点,阳光穿透云层,将饱经摧残的土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上万个弹坑彼此重叠,灌木成片消失,只有硝烟在雾气中飞散,为炮兵的威力提供了雄辩的展示。作为官方的历史作者,提尔希林和菲罗多希耶夫将镜头转向了士兵,他们斗志高昂,激动得浑身颤抖:“是进攻前的漫长等待,让所有人陷入了狂热的躁动之中。”
八月风暴
虎头上空警报此起彼伏,和战友一道,年轻的上等兵冈崎哲夫正拖着速射炮向虎啸山(苏军所称的145高地)飞奔,令他惊讶的是,尽管炮声隆隆,但因深处内陆,周围依旧是一派和平景象。此时,伴着低沉的马达轰鸣,苏联第57边境警备队横渡了乌苏里江,第1058步兵团的先遣营稍后赶到,紧接着是第1056团的两个营。经过数小时激战,两个桥头堡已在虎头镇南北渐渐形成。
丰硕的战果无法掩饰巨大的伤亡,阿列克谢·弗门科的排只有六人幸存,许多分队在枪林弹雨中惨遭毁灭。但在官方文件中,英雄主义掩盖了一切:“边境警备队遭到毁灭性的火力打击,命运陷入千钧一发。彼得·奥夫奇尼科夫被机枪击中,用最后的力气将反坦克手雷掷向敌人暗堡,部队得救了,但这位英雄却在异国的土地上牺牲。”
维诺格拉多夫少将尤其关注先头部队的命运,他们背靠乌苏里江,守卫着两个方圆不到一公里的地区,如果遭到猛烈进攻,形势将尤其危险。但日军的巨型火炮没有发难。因为在西胁大佐离开后,代理指挥官大木正大尉陷入了不解,他不知道这是一次局部冲突,还是苏军的总攻击。事实上,困惑的不只有他一人,当天上午6点——炮击后的五小时,关东军司令部方才如梦初醒。
开火命令下达已是11点,一吨重的炮弹向伊曼大桥飞去,几乎将桥面炸得支离破碎。很快,苏联人的报复以更为恐怖的方式降临。49架轰炸机呼啸而至,在要塞上空肆虐了两个小时。所有苏联炮兵都在全力开火,他们在前线部署了观察哨,无数望远镜在硝烟中搜寻着400毫米炮的踪影——它的炮管从厚重的混凝土外罩中伸出,宛如神话中的远古海兽。炮战持续了三天,直到400毫米炮因频繁发射而开裂。最终是指挥官的鲁莽引发了毁灭:在第73发炮弹发射后,巨炮猝然炸膛,全体炮手无一人幸免。
建造要塞是为了保护生命,但讽刺的是,无论是日军士兵还是军官,却对生命丝毫不加吝惜。冈崎哲夫提到过一个事件:在完好无损的速射炮旁,受轻伤的伍长拉响了手榴弹,自尽的同时也炸毁了火炮。苏军第1056步兵团从桥头堡向北推进,同时第1058团和第109筑垒地域从东岸不断抵达,几乎形成了对要塞的包围。退出前哨的守军只能采用夜袭的方式,炮兵第2中队的小分队潜行到河岸附近,缴获了军刀、步枪和手枪等战利品,但另一支分队则没有那么幸运,他们被早有准备的苏军发现,在枪战中悉数丧生。
8月10日天气放晴,但硝烟和尘土很快遮蔽了视线。苏军发回报告:“(当天的)主攻位于南面,北部和中部是牵制攻击,目的是夺取城镇,并从背面突入虎头要塞地区”。第1056团和第109筑垒地域在虎头镇卷入激战,正前赴后继地试图夺取码头,第1058团的目标是要塞南郊,其中一部分楔入了守军第1中队的防线。堑壕中刺刀飞舞,哀嚎和爆炸此起彼伏,冈崎哲夫回忆道:“到处都是黑压压的尸体,呈放射状带子连接在一起,简直是一派可怖的、地狱般的场景。”
一名被俘的苏联中尉向日本人承认,战斗打响后,他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但士兵们决定不浪费时间”,在《为祖国而战的工兵部队》中,作者却用革命热情掩盖了疲倦。为清除工事,突击分队被组建起来,包括步兵排、工兵、火焰喷射器和坦克;而破障小组则由六到八名机枪手及工兵组成。10日深夜,这种战术第一次得到验证:在暴雨般的炮击之后,第1056、1058团和第109筑垒地域三管齐下展开攻击,每个先头连都有一到两支这样的分队,他们趁着茫茫夜色动身,悄无声息地向目标奔去。5点不到,天色破晓,进攻者的身影暴露在枪口下,鉴于伤亡,行动被迫中断。
扎赫瓦塔耶夫接到消息非常惊讶,现在他决定“不再依靠数量而是方法”。第1058和1060团被调走,参加虎林和密山的战斗,要塞则交给炮兵、步兵和坦克攻克。阵地中央的观察哨首先被摧毁,而最坚固的据点则被交给步兵。这体现了典型的蚕食战术,它的关键不在于一拥而上,而是分割、孤立和包围歼灭。11日下午,炮兵第2中队的300毫米榴弹炮遭到攻击,日方被迫在炸毁阵地后撤退。119高地陷入围困,步兵第2中队与主力之间的所有联系中断,但他们将依托工事继续作战。
苏联人在12日花了一整天来巩固阵地,并设置了炮兵观察据点,它们为第224大威力榴弹炮旅提供了精确的引导。下一个目标是要塞核心区域,《八月风暴》中写道:“首先,他们(苏军)占领了堡垒东北端的日军前哨,然后步兵和坦克从西面楔入敌军阵地。同时,东部的苏联军队夺取了守军第3中队的制高点,日军发起反击,双方用手榴弹交战从这个制高点,苏军派出突击组,渗透进要塞的防御工事里面。”
工兵在通风口点燃汽油,使濒于窒息的日军逃向地面,而坦克则突入炮兵阵地并大开杀戒。虎头要塞已奄奄一息,但正如神话中的多头怪蛇,在不停遭遇重创的同时,它又维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临江台上的日军小队被击溃,8月13日,他们多次反攻均告失败,最后,一名22 岁的见习军官独自冲向苏军,迎接他的是冰雹般的手榴弹。
下一个迎来进攻的是103高地。8月14日的暴雨过后,苏军开始了蚕食和突破。他们向150毫米加农炮阵地冲锋,但遭到了手榴弹和直射炮火的猛烈袭击。晚上,大约15辆坦克出现在103高地以北,朝要塞的主入口轰击了大约一个小时,但85毫米高爆弹并没有给厚达三米的混凝土墙造成破坏,使坦克手们只能悻悻撤退。
8月16日,在倾盆大雨中,围绕中央高地的战斗已接近尾声,再往西,约30辆苏军坦克攻击了步兵第2中队驻扎的145高地。180名守军在一名少尉带领下负隅顽抗,他们中130人是步兵,其余负责操作过时的37毫米反坦克炮。结局是可怕的,当苏军调查人员抵达时,至少100具尸体四散,“军官的死相尤其凄惨”,而他们的死亡仅是延迟了其它地段的陷落而已。
堕入地狱
8月16日之后,要塞的战斗彻底沦为一场猫鼠游戏。苏联工兵和步兵占据地面,日本人则在坑道中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没有投降的打算,这一点在8月17日杀害劝降使者时得到了证明。当所有停火请求均遭到拒绝之后,苏军立刻用弹雨回击。《八月风暴》中写道:“自行火炮、火箭炮和其他武器进驻114高地的背坡,炮火和空袭使日军反击部队死伤惨重。”步兵第4中队位于要塞最北角,号称“固若金汤”的工事在一天之内陷落。炮兵第2中队的据点也摇摇欲坠,到17日只有75名守军幸存,残余部队不得不向主防御工事突围,但大部分被俘虏或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