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六世纪:南北朝末期的牛人们(351)

时间:2016-09-01 16:14:42 

第二部 南北群英 NO.160

萧摩诃建议说:目前的形势,要走水路回去,简直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基本没有可能。末将我愿意率领几千名铁骑护送您,必定使您平安回到京城。

然而吴明彻却拒绝了他的好意:我军多为步兵,大部队要想撤军,只能走水路才有可能。我身为总督,怎么可以抛下他们不管呢?老弟你可以率骑兵先撤,不要管我!

随后,吴明彻下令掘开清水上游的堰坝,水位顿时暴涨,随后他率陈军主力坐船趁水势退军,想凭借着高水位,越过北周军在清口的封锁线。

然而他再一次失算了。

到了清水河口,他的船队依然被沉于河底的车轮卡住而搁浅,进退不得。

王轨乘机率军掩杀。

此时,陈军的船只好像被捆住手脚的螃蟹一样根本无法动弹,成了活靶子,完全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北周军轻而易举地俘虏了几乎全部陈军将士,主帅吴明彻也不例外。

吴明彻后来被送到长安,被封为怀德公、大将军,不久他就忧愤而死。

萧摩诃、任忠、周罗睺等人则率少数骑兵走陆路安全撤回江南。

得到前线失利的消息后,陈顼立即做了两件事:

一是命大将淳于量为大都督,率军守卫淮南,以防备北周的进攻;

二是马上重新启用蔡景历,并且向毛喜道歉:事实证明,你说的话是对的。

不得不说,陈顼那种领导的胸怀还是有的。

然而,陈顼再怎么道歉,过去的历史都无法再重来,失去的一切也无法再回来。

清口一战,让陈军偷鸡不着又蚀米,赔了将领又折兵——损失了大量精锐部队,从此,北强南弱的格局更加明显,双方实力的天平更加倾斜,陈国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

陈顼开始睡不着觉了。

但宇文邕却并没有乘胜攻打江南,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塞北。

塞北现在不太平。

原北齐范阳王高绍义逃到突厥后,如今在突厥支持下悍然称帝,还和原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相勾结,屡次骚扰北周帝国的北方边境。

宇文邕下决心要彻底解除后患。

公元578年5月23日,宇文邕亲自率军北上,准备兵分五路,讨伐突厥。

然而刚出发不久,宇文邕就突然得了重病,只得下令撤兵。

在回到长安的当天,他就离开了人世,年仅三十六岁。

宇文邕死得真不是时候,否则,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间,必使天下一统”(引自《周书》),如此一来,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知名度和现在相比就会有天壤之别。

毫无疑问,宇文邕是一个优秀的君主,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

具体来说就是:

痛到肠断他忍得住——他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宇文护专权,他两个兄长都死于其手下,他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但由于时机不成熟,他忍住了,而且一忍就是12年。

机会没到他等得了——他有足够的耐心。为了把权力从宇文护手中夺回来,他等了12年;为了准备伐齐,他等了3年。

做事之前他想得密——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无论是政变,还是灭佛、伐齐,他都是经过了精心周密的准备后,才付诸行动。

一旦决定他断得果——他果断明决,只要作出了决定,就绝不迟疑。

喜到意满能定得住——他时刻都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即使取得了灭齐这样巨大的战果,也依然是这样。

然而,上苍给了宇文邕作为一代英主的一切素质,却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在他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一切都戛然而止。

功亏一篑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宇文邕死后,被追谥为武帝,庙号高祖,20岁的太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北周宣帝。

对父亲的死,宇文赟不仅毫不伤心,还破口大骂:死得太晚了!

宇文赟为何要出此言?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347348349350351352353354355..370下一页

相关中国历史

美图欣赏

中国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