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娘娘与周穆王的风流韵事(2)

时间:2016-09-05 15:07:57 

西王母听了周穆王的回答,女人的柔情转眼变成了女王的尊严:“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乌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大意就是说,我所居住的西土,虽然虎豹成群,但我是天帝的女儿,要守住他赐予的土地,不能随便离开。你为了你的人民要离开了,这是你的使命,你好自为之吧!

话说到这个分上,二人等于是诀别了。不过周穆王还是很怀念这段感情的,他在一座山上栽下一棵槐树,并题字曰“西王母之山”,以此来纪念自己与西王母的这段感情。只可惜周穆王回去后不久就死了,难复诺言了。不过也有传说西王母到底还是难忍相思之苦,果真来中原看望周穆王,并与他双双飞升入天宫。

世上没有长生不老药

周穆王与西王母的故事,本来就是神话,所以不免夸张。不过,在记载周穆王西巡的历史古籍《穆天子传》中,也记载了这个神话。书中说周穆王曾坐八匹日行三万里的骏马,西游至昆仑山,遇到西王母,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这位贵客,临别时二人以歌相赠。书中还记载,穆王南游,在去黄竹的路上,遭遇雨雪严寒,途中有冻僵的人,此景触动了周穆王,于是他作《黄竹歌》三章以哀民。

李商隐选取这个神话故事以及周穆王有八骏和他在黄竹作歌等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力,写成了这首诗。他想象西王母敞开雕花的窗子,盼望着曾经受自己“毋死”(不死)祝福的周穆王重赴瑶池。可是令她失望的是,她只听到周穆王留下来的“黄竹歌声”却不见其人影。这不禁使她有点迷惘了,穆王有“日行三万里”的八骏,重来相见,是轻而易举之事,为什么他不来呢?其实仙人不理解的事,就是人世间无法避免的事,那就是周穆王已经死了。周穆王终究是凡人,并没有因受过神仙的祝福而长生,由此可见,所谓长生不死实际上是虚妄之说。

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神话故事本以男女情感为主题,但李商隐却并未借此来写情诗,而是写了一首颇有政治意味的讽刺诗。李商隐所生活的晚唐时期,国势日衰,皇帝昏聩。好几个皇帝迷信神仙之道,服食传说中的丹药,妄求能让自己长生不老,结果非但未得长生,反中毒而亡。李商隐是借穆王的故事讽刺这些妄求长生不老的昏君。当然他的写法很高明,诗中没有一个字的议论与评价,完全不着痕迹地化在了王母娘娘的动作与心理活动中,构思可谓十分巧妙。本诗末句不是由诗人直接提出的反诘之语,而是王母娘娘心中自然产生的疑问,因此,诗内含的讽刺虽然犀利尖刻,表现方式却委婉含蓄,不动声色,这正是李商隐最擅长的讽刺诗的处理方式。

李商隐还写过《汉宫词》、《汉宫》两首绝句,以汉武帝刘彻与西王母的故事为题材,同样表现了神仙之说是虚妄的主题思想。相传汉武帝曾见到西王母,并千方百计寻求不死之术,但结果仍然是徒劳。

可悲的是唐代以后,仍有许多帝王迷信长生,不停地上演着一幕幕丑剧与闹剧,若李商隐地下有知,也只能徒唤“奈何”了。不过,今天的人们读起这首诗来,也许更多地会感叹周穆王与西王母的这一段人神之恋。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白云千载空悠悠,世间唯有一个“情”字天长地久。

知识堂

李商隐:(公元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今有“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

周穆王西游:据专家考证,周穆王西游并非神话传说。周穆王在位时,西周的西部地区经常遭到一些游牧部落的侵犯。为保卫西部边防,周穆王曾两次率军西征,大败西戎各部落,俘虏过五个部落首领,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周穆王于公元前964年开始了声势浩大的西游活动。过去学者们认为,按照故事中所说的里程,西王母之国应在西亚或欧洲,但在1992年中日两国关于《穆天子传》的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指出,中国秦以前的里指的是短里,只有今七十七米。因此,西王母之国应在今甘肃新疆一带,它以西宁、兰州为前庭,以新疆为后庭,中心在敦煌、酒泉一带。

王母娘娘:传说中的女神,亦称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最初是人形豹尾虎齿的怪物,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到汉朝时,西王母成为一位雍容华贵,风姿绰约的美丽神女。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中国历史

美图欣赏

中国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