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田筑坟
原来,玉成还未出生父亲就去世了,没多久爷爷也亡故了,家中只剩玉成母子俩,以及玉成的奶奶。在玉成四岁生日这天,玉成娘就开始教他读书写字。六岁时,他由外公接去教养。
去年秋天,玉成的奶奶也病故了,因无钱安葬,玉成娘只得把糊口的两亩薄田变卖,换得凤凰山上的一块坟地,筑起一个双穴坟墓,把婆婆的灵柩安置一穴,又把十年前临时安葬在屋后的公公的遗骨迁入相邻一穴。终于让两位老人同息一墓,入土为安。
玉成的外婆看女儿在夫家独自一人孤苦无依,便叫她回娘家去住。但村里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长辈过世,第一年内灵魂要回家吃饭,玉成娘唯恐婆婆魂魄无依,不得不婉谢了母亲的好意,答应一年后再回娘家。此时玉成已经十岁出头了,想着母亲孤苦,便提出回家陪母亲一起生活。
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好不清苦。幸好,玉成娘写得一手好字,与她家相隔不远有个庵堂,当家师父见她母子俩可怜,便请玉成娘抄写佛门经卷,庵堂则供给母子膳食。
玉成娘操劳多年,身子是一天比一天虚弱。昨夜,她为烧煮上坟用的祭品,在灶间一直忙碌到天亮,终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为不误祭祖大事,她只得叫玉成独自去给爷爷奶奶上坟。
玉成心中记挂母亲的病情,匆匆上坟归来后,来不及放下手里的东西,便来到母亲床前问候。玉成娘见竹篮中还留着一枝尚未点过的蜡烛,颇感奇怪,于是问起了缘由。一向听话孝顺的玉成这时却支支吾吾起来。在母亲不停地追问下,他才不得不道出其中缘由。
原来,玉成的奶奶在世的时候,对媳妇并不好。虽然玉成娘每日起早摸黑忙着养家糊口,却仍常常被婆婆无端责骂。玉成每次从外婆家回来,都看到娘亲受辱吃苦,向邻里们一打听,才知道此类事常常发生,玉成娘却总是逆来顺受,不说婆婆半点不是。
“为了准备祭品,娘累得病倒了,儿子越想越觉得娘太可怜了,当我到了坟前,放好祭品,正当要点燃上坟烛时,突然起了一个怪念,不给奶奶点上坟烛了。”玉成振振有词地说道,“我懂得男左女右的礼规,知道爷爷在左边,所以就只点了左边的一枝上坟烛。奶奶她对娘不好,不配享用我们的祭拜!”
玉成娘听了又气又急,破天荒对儿子训斥起来:“孩子啊,你怎么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来!”一口气接不上,竟然昏厥过去。玉成急得大哭起来,隔壁的何嫂闻声赶来,又是掐人中又是揉胸口,总算唤醒了玉成娘。问清事情的起因后,何嫂劝道:“妹子也不要太生气了,虽然说玉成这么做太不应该,可他毕竟只是个孩子,而且也算是事出有因。”玉成奶奶对媳妇的刻薄言行,何嫂心里自然是一清二楚。
玉成娘慢慢平静了下来,她把玉成叫到床前,柔声道:“你奶奶是个苦命人,儿子、丈夫相继过世,心中凄苦无处排遣,才会对我发脾气,外人不明就里,往往只看到她对我大呼小喝,却不知道她心里的苦处啊!”长叹了一声,她继续说,“且不提这些,奶奶对你这个孙子总是疼爱有加吧?你可还记得三岁时一次百日大病,奶奶天天五更起来朝天烧香,求菩萨把她的寿数添到你的命上!”
玉成依稀记得生病时,奶奶曾细心地照顾他,苍老的脸上满是慈爱和焦灼的神情。想到这里,玉成深深地感到自己错了。他向娘恳求,重上坟山,补点一枝上坟烛,向奶奶赔罪。于是,玉成请何嫂留家照看母亲,自己重新上了山。他跪在墓前,想起奶奶对自己的种种疼爱,心中越发愧疚,不由得哭出声来。玉成娘久等不见儿子回家,好生挂念,才要何嫂搀扶着她赶到墓地。
听到这里,陈思源不由得对“卖田筑墓”的玉成娘心生敬意,这真是一位贤惠的好媳妇,也是一位谆谆善诱的好母亲。今天的事,不正是他为编着书籍所一直在寻访的孝贤故事吗?为了能得到更多翔实的资料,他又向玉成娘打听起了她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