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五丈原,凄风苦雨,蜀相诸葛亮抱憾长逝,享年53岁。
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再一次徒劳无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空有满腔抱负,空有一身才华,却始终法把它转换成最后的胜利。
虽三足鼎立,最后却功败垂成,惜哉悲哉痛哉。
遥想当年:
躬耕南阳,呼朋唤友,饮酒当歌,吟诗作对,人生几何,何等潇洒。
三顾茅庐,礼贤下士,隆中座谈,挥斥方遒,三分天下,何等神机。
初出茅庐,锋芒毕露,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周郎饮恨,何等威风。
舌绽莲花,巧借荆州,遥望益州,替代庞统,西川到手,何等气势。
大蜀建立,官拜丞相,修法立典,坐镇成都,指挥若定,何等威严。
先主伐吴,火烧连营,猇亭兵败,白帝托孤,兔死狐悲,何等感伤。
匡扶幼主,谨小慎微,七擒孟获,平复南蛮,气定神闲,何等度量。
六出祁山,斗法仲达,所托非人,功败垂成,鞠躬尽瘁,何等凄惨。
诸葛亮,人称“卧龙”,有经天纬地之雄才,神机妙算之伟略,却最终沦为一只苦逼的蜗牛。
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被他诚心打动,他就把自己全部交付出去。毫无保留的献给了他的伯乐刘备和西蜀。
自此,他不再是他自己一个人,他不再属于他自己,一路走来,他把蜀国的国运,民心和自己的命运牢牢捆绑在一起,至死都也没有分开过。
他是一只辛苦的蜗牛,一只孤独的蜗牛,一只执着的蜗牛,一只痛苦的蜗牛。
但又是一只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蜗牛。
他背着太过沉重的的外壳,背负太多的寄托和厚望,背负太多的心灵桎梏。
很多事情明知不可为却逆天命而强为,事无巨细,都自己把关,耗费太多自身元气,又让自己伤筋错骨,直到把自己活活累死。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即使穿越千年,他依然活在人们心中。
他依然高坐庙堂,依然万人敬仰,依然受人爱戴,依然香火不断,依然四时享祭。
因为他的执着,他的忠诚,他的奉献以及他毫无保留的爱。
所以他即使是只蜗牛,也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蜗牛,没有之一,绝无仅有。
诗圣杜甫的诗歌: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既是对诸葛亮的推崇和敬仰,也是对他结局的遗憾和叹息。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最后注定是悲剧,依然可以如此的赴汤蹈火,依然可以如此的义无反顾。
他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不可言状的感动。
这就是,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有一种感动——发自肺腑,有一种感动——铭心刻骨,
有一种付出——鞠躬尽瘁,有一种付出——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