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团队兵法

时间:2016-12-16 09:09:03 

在戚继光率领下,明军的乌合之众如何战胜倭寇的“特种兵”?“鸳鸯阵”又是怎样化腐朽为神奇的呢?

招兵简章决定士兵素质

戚继光二十八岁时接任了宁绍台参将的职务,刚刚上任一个月,倭寇就来了。这一次他们抢掠的目标是浙江慈溪。戚继光决定借此机会与倭寇大战一场。

他观察地形,布置谋划,安排攻击队形。然而等他忙活完了,却惊奇地发现,没有人执行他的命令——士兵都跑光了。

这样下去,不被打死,也会被连累死。戚继光决定重新练兵。

嘉靖二十七年(1558年),戚继光偶然路过浙江义乌,却看到了一幕让他触目惊心的情景。

自嘉靖二十七年六月起,义乌矿丁、乡民与从永康赶来的开矿者爆发械斗,双方参与斗殴的人数累计达三万人,历时四个月,直到十月秋收方告结束,死伤共计2500余人。

那是让戚继光永生难忘的一幕:不论男女老幼,用所有能找到的武器打击敌人,农民用锄头,矿工用镢头,连家庭主妇也拿起了菜刀,大砍大杀,生人勿近。

他们不但砍人勇猛,还极具牺牲精神和优良的斗争传统,父亲伤了儿子替,哥哥残了弟弟上。

戚继光连夜求见浙江巡抚胡宗宪,说了这样一句话:“若准我在义乌征兵4000,倭寇之乱必平!”

胡宗宪略加思索,便同意了他的提议。

对于义乌人的战斗精神,戚继光已经有了充分的信心,但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决定提高招兵标准。

在胡宗宪幕僚郑若曾所著的《江南经略》中,记载了这次的招兵简章:

凡选入军中之人,以下几等人不可用:在市井里混过的人不能用;喜欢花拳绣腿的人不能用;年纪过四十的人不能用;在官府干过的人不能用。以上尚在其次,更神奇的要求还在下面:喜欢吹牛、高谈阔论的人不能用;胆子小的人不能用;长得白的人不能用;为保证队伍的心理健康,性格偏激的人也不能用。

虽然戚继光的招聘要求非常高,但结果依然有4000多义乌人入选。

鸳鸯阵协作克服个人缺陷

经过严格训练,义乌军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战斗力,然而在几次与倭寇的遭遇战后,戚继光无奈地发现,虽说每次都能击败敌人,却总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双方损失差不多。

这实在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人太凶狠。倭寇孤悬海外搞抢劫,随时可能被人打死,想要活命只能拼命,而其中更为可怕的是使用武士刀的武士和浪人。

要知道,要想熟练地使用武士刀,至少要经过五年以上的训练。在近身搏斗时,他们出刀极其冷静,专斩没有盔甲包裹的柔弱部位,不击则已,一击必是重伤。说他们是武林高手也不为过。

相对而言,虽然义乌兵的战斗精神很顽强,但毕竟训练时间太短,武艺这东西也不是说成就成的。

就在戚继光无计可施的时候,当时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唐顺之交给戚继光一本书,并告诉他,制胜之道就在其中。

书中有一卷名为“秘战”,其中有着这样的记载:“秘战者,即新名鸳鸯阵之谓也。”鸳鸯阵是古代军事智慧的伟大杰作,作为一个近身格斗阵法,在此后的百年之中,人们依然无法找到破解它的方法。

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两万余名倭寇向浙江进发,目标是台州,著名的台州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当戚继光赶到宁海的时候,已有上千名倭寇登陆,看见明军赶到,他们却并不惊慌,因为根据以往经验,明军最为畏惧的就是近身搏斗,只要击破前军,他们就会争相逃窜。

倭寇发动了冲锋,事情的顺利似乎超出了想象,他们刚刚冲到明军面前,还没来得及动手,对方的队形竟然自行“崩溃”,三三两两地聚在了一起。不过,那些看似慌乱分散的明军却都有着相同的人数——11个。随着一声响亮的号令:“列阵!”一种前所未见的阵形——“鸳鸯阵”出现在倭寇们的眼前。

这是一个尽乎完美的战斗队列,因为它有着无可挑剔的位置组合和武器装备。在这11个人中,有一个是队长,他站在队伍的前列中央。

在队长身后,是两名持有标枪的盾牌兵,他们用盾牌掩护自己和后面的战友,并首先投掷标枪发动进攻。

掩护盾牌兵的,是站在他们后面的狼筅兵。所谓狼筅,是一种特制的兵器,形状十分怪异,以长铁棍为主干,上面扎满铁枝和倒刺。

狼筅兵的后面,是四名长矛兵,他们是队伍的攻击主力,看见敌人,就使用长矛前刺。队列的最后,是两名短刀手,防止对手迂回,从侧翼保护长枪手。

向前猛冲的倭寇没冲多久,就被标枪、狼筅和长矛杀死大半,剩下的虽然不知道这套阵法的结构和奥妙,但有一点他们是清楚的——不快跑就死定了。

宁海前哨战就这样结束了,倭寇死伤200余人,戚家军除一人轻伤外,毫无损失。

因地制宜巧变阵

为了反击侵犯台州的倭寇,戚继光率部前往台州城,在离城两里的花街与倭寇遭遇。花街地形狭窄,于是戚继光下令,以5人为单位进行布阵,狼筅兵迈步上前,与盾牌并列,形成第一道防线,两名长枪手跟随其后,短刀手殿后,开始独立作战。

毕竟人少好办事,5个人比11个人要灵活得多,倭寇们挥舞长刀,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要被狼筅挂住,顷刻之间就会被长矛刺穿。

当他们决定逃跑时,戚继光再次下达了指示,阵形就此开始第二次变化。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两名长枪手紧跟在他的身后,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别站在长枪手的侧方,保护他们的侧翼。阵形在狼筅兵的带领下,开始发动追击。

当然对于倭寇而言,阵形变不变,实在已经不重要了,逃跑才是最佳选择,戚家军追击残敌,再次大获全胜。

自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继光率其所部4000明军,对阵两万敌军,在无其他军队配合的情况下,五战五胜,共计歼敌5500余人,而戚家军累计伤亡不足20人,史称“台州大捷”。

选自《特别文摘》2010.2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更多精彩,请点击: 戚继光

相关民间传说

美图欣赏

民间传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