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官员“禁购令”

时间:2016-12-16 10:02:39 

其实,从汉朝到民国的老百姓,对当下房地产“限购令”这个“时尚词汇”早已“耳熟能详”,同是限购,只不过古代“限购”的方法和目的与现在不同。

对于元朝到清朝以来的官员,政府采取的是“禁购”政策,而且“禁购令”日益趋紧。说元朝到清朝的官员购房政策连老百姓还不如,一点也不为过!

那么,从元到清的500多年来,当局为何要对官员实行史上最严厉的“禁购令”呢?

宋刚灭亡时,一批蒙古人跑到江南做官。这些做官的素质低,嫌分到的公房太小,就仗着权势,对老百姓的房子强买恶要,甚至一分钱不给,激起民愤,各地义军纷纷起兵抗元。

为了抚慰江南百姓、化解民怨,元世祖忽必烈就出台了史上首起针对官员的房产“限购令”:“不许当官儿的买房。”

这可是禁止蒙古官员在江南购置房产的严令。

尽管是“禁购”,但只限于在江南地区当官的蒙古人。

到了明代,“禁购”令开始加码,“禁购”对象开始覆盖到所有地区一级的官员,所有地区一级的官员,都不能在自己的工作地买房,如让朝廷得知,扒光屁股,打50板,开除公职,最后还要没收你买的房子。

到清初,清政府出台了比明代更为严厉的“禁购”措施,对违反“禁购令”者,实行“连坐”制度,凡旗人去外地工作,胆敢在工作所在地买房,其所买房产由朝廷强制拍卖,拍卖所得归政府所有。当地官员也有责任向朝廷举报,如不举报,一旦查出,跟着买房的旗人一起受处分。

乾隆时期,不但严禁旗人在工作地买房,还严禁旗人官员带着年满18岁以上的儿子上任。乾隆七年规定,旗人在外做官,孩子假如不到18岁,可以跟着他在工作地栖身;除有特例,若超过18岁,必须送回北京。

如此规定,背后有玄机:一是旗人后辈过于蛮横,欺男霸女,当地司法机关碍于面子,不好惩处;二是担心旗人以“子女成人为由”在当地买房,乾隆思来想去,索性把这帮“衙内”强留北京。

不准官员在当地购房,那官员住哪呢?原来古代官吏的住所,因为常与官衙连在一起,类似现在的“机关大院”,办公住宿连为一体。

但官员所住房子属于国有资产,官员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须按清单归还,除少数“有立功表现”的官员由皇帝赐给住宅外,大多数官员要么返回原籍老家,要么自行解决。

唐玄宗登基不久,前朝宰相李日知退休,即命家人整理行装,马上搬出官邸,移居乡村住宅。

太太惊问何故,他说他已经退休了。

太太大怒道:“家产屡空,何家之有?”

宋仁宗时的宰相杜衍,因为一生“不殖私产”,退休后,只好长期借居南京车院(相当于现在的驾校),直到去世。

连宰相都不能占住官邸,其他退休官员就可想而知了。

从元到清,政府为何独对官员出台“禁购令”?

原因当然是为了防止官员腐败,树立政府廉洁形象。因为官员受贿方式花样繁多,唯独无偿或者低价受赠不动产难以查清,既然难查清,索性就不让他们在工作地拥有房产。不管是谁,只要在任职地买了房,就默认他是贪污,就摘他的乌纱帽,打他的屁股,没收他的房子,甚至“连坐”知情官员。

尽管政策很严厉,但元、明、清特别是后期,官员贪腐盛行,不少官员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方设法在任职地买房子,使中央政策成为一张废纸,即使被上级查出来,只要多给上级一点好处,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这些弊端,总归是执行不力的问题,那把“达利莫克斯之剑”却一直是高悬头上,总比为官者“可以随意在自己的管辖地购房”的政策要好!

选自《文史月刊》2011.10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更多精彩,请点击:

相关民间传说

美图欣赏

民间传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