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官衔长达45个字
宋朝的大清官包拯,他去世时的官衔是“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总共45个字。假如现在的记者能够穿越时空,去宋朝采访包拯,问他能不能把官衔变短一些,估计他会说不能减短,因为减掉任何一个字都无法准确完整地表达他的身份地位和职能范围。
包拯的一长串官衔其实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开头的“枢密副使”表明了包拯的工作岗位;“朝散大夫”表明了包拯的品级,北宋前期公务员共分29个等级,朝散大夫属于第13个等级;“给事中”表明了包拯的工资等级,北宋前期公务员工资共分20个等级,给事中属于第12个等级;“上轻车都尉”表明了包拯的功劳等级,北宋公务员共有12个功劳等级,上轻车都尉属于第8等;“东海郡开国侯”则表明了包拯的爵位等级,北宋前期高级干部的爵位共有12等,东海郡开国侯属于第9等;“食邑一千八百户”表明包拯拥有一种名誉上的特权,意思是朝廷拨给他1800户农民供他使唤(实际上他连一户也不能使唤);“食实封四百户”表明了包拯实际上所能得到的福利,表示他每月可以拿到一笔补贴,这笔补贴相当于400户农民所缴的税收;“赐紫金鱼袋”表明了包拯的服装等级,说明他上朝的时候腰侧可以挂一只绣着金鱼的紫色小包——这是三品以上官员才能享受到的特珠待遇;最后那个官衔“赠礼部尚书”是包拯去世时皇帝追封的。
宋朝官员的官衔虽然特别长、特别复杂,不过反映出来的信息也特别丰富,不管哪个官员上朝面圣,不管皇帝对他多么陌生,只要他报出所有的官衔,皇帝立马就能搞明白这家伙有着什么样的品级、什么样的荣誉、什么样的功劳……简单一句话:长有长的好处。
长官衔难念但简称易搞混
换个角度看,长也有长的坏处。首先是容易让不懂宋朝官场规矩的现代人一头雾水。比如我有个朋友研究苏东坡,一翻《宋史》,发现苏东坡的第一个官职是“大理评事”,就认为东坡先生在最高法院当过法官。要是放在唐朝,他的理解绝对是正确的,因为“大理寺”就是最高的审判机关,“大理评事”当然相当于现在最高法院的法官了。可是苏东坡是在宋朝当官,他那个时代的“大理评事”根本就不在大理寺上班,只是一个用来给刚入仕途的低级文官定资历、发工资的职称罢了。
其实苏东坡刚当官时的官衔全称是“将仕郎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才是他真正的工作岗位,相当于凤翔知府的助理。由此可见,如果搞不清宋朝的官衔,一不小心就能把一个地方官当成京官了。
其次,那么长的官衔,念起来得费老鼻子劲。为了不费劲,宋朝人也喜欢称呼简称。比如包拯头衔那么长,人们只好叫他“包枢密”。再比如苏东坡在陕西凤翔当知府助理的时候,人们直接叫他“苏判官”。
问题是简称有时也容易搞混。最典型的例子是《水浒传》里那个花和尚鲁智深,出家之前人们叫他“鲁提辖”。其实“提辖”只是掌管的意思,宋朝有很多官衔前面都带着“提辖”两个字:有掌管国库的京官“提辖左藏库”、“提辖封椿下库”,也有掌管公共采购的“提辖杂买务”,这些官衔简称起来都是“提辖”。而鲁智深出家前只是甘肃渭州的一个低级武官,他的官衔全称应该是“提辖渭州兵甲盗贼公事”,相当于现在甘肃平凉市的公安局局长兼武装部部长。
你瞧,这么一简称,很多宝贵的信息都给丢失了。
选自《河北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