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是从底层拼杀出来的皇帝,很担心子孙后代忘记了创业的艰辛,生怕子孙后代变得骄奢淫逸,就琢磨着怎么让儿孙们牢记艰苦,定下来“忆苦思甜”的规矩来。具体作法就是规定御膳每餐都要上粗粮、苦菜,比如豆腐、青菜、窝头什么的,让一代代的明朝皇帝都牢记老祖宗出身贫寒、要艰苦奋斗、守住祖宗的江山。
后来,明朝宫廷御膳每餐都有豆腐、青菜,朱元璋的子孙们都不敢推翻老祖宗的规矩。
为什么要留着豆腐呢?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魄时,混迹乞丐行列。一次饿得头昏眼花之际,一个老婆婆给了朱元璋一碗豆腐汤,朱元璋狼吞虎咽之后,觉得无异于琼浆玉液。后来,朱元璋把豆腐列为御膳必备菜品。还有一个说法是朱元璋幼年给财主家白天放牛,晚上磨豆腐。深夜,饥饿劳累之际看着冒着热气的新鲜豆腐,小朱元璋除了咽口水,还是咽口水。等他做了皇帝,完全具备了天天、顿顿吃豆腐的能力,因此豆腐便成了御膳房必备食材。
可是,御膳房豆腐只是看着像豆腐,却不是黄豆做的,而是用上百种鸟类的脑髓精研而成。御膳房的青菜倒还是青菜,可做法全变了。朱元璋流浪的时候,能有清水煮熟的青菜吃就不错了。他的子孙吃的青菜,要从几百几千棵青菜中挑选最好的菜心,放入鹅肝中泡一定的时间,然后用上等白酒清洗,最后用文火慢炖多时的鲍汁、浓汤翻炒而成。名字还叫“炒青菜”。因此,明朝御膳中的一道青菜比一道熊掌还贵,一盆豆腐比一碗鱼翅还稀罕。
于是,虽然明朝皇帝的食谱中有苦菜根、苦菜叶、蒲公英、芦根、蒲苗、蒜薹、苦瓜之类的粗菜,有高粱、苜蓿、榆钱、麦粥、杏仁之类杂粮,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们依然不会知道民间疾苦,更不会了解当年老祖宗朱元璋是如何艰苦创业的。说不定,后代的皇子皇孙们还会觉得“苦菜”、“高粱”等挺好吃的。
选自《各界》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