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夫记

时间:2017-04-14 10:13:08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寻夫记的民间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寻夫记吧。

南北朝,南朝齐后期,战乱不断,暴君辈出,江南处于血雨腥风之中。而淮河以北的北朝,相对稳定,草原上一个姓拓跋的鲜卑族部落建立起了北魏王朝,到皇帝拓跋宏时,重用了南朝的流亡官员王肃,实行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这时国家国力大增,雄踞中原,随时准备踏平江南。

公元500年,初夏的一天夜里,一条破破烂烂的小渔船,悄然从南朝齐的首都建业(今南京)出发,偷偷渡过长江,到了长江北岸,它沿长江顺流东下。渔船不去人居繁庶的广陵(今扬州),到了仪征,顺邗沟北上。

小渔船白天隐匿在芦苇丛中,夜里乘着月光行进。绕过广陵后,两岸的人家稀少起来,河里很少有船只航行。偶尔,船队经过,都是运送粮草上前线的战船。岸上,偶尔也有停靠码头,人影晃动,那是驻军兵营,专门盘查来往行人和过往船只的。

淮河和长江之间,是敌对的齐魏两国拉锯战的战场,老百姓早就逃光了!现在是非常时期,齐国大将崔慧景带二十万军队,赴淮阴前线,到了扬州,突然挥师南下,出其不意包围了京城建业,准备取皇帝而代之。结果战败被杀,他手下的残兵败将不敢待在江南,都散落到江淮间,啸聚为盗。所以,邗沟沿途,充满凶险,不管是遇上官兵,还是盗匪,都没有好果子吃。这条小渔船为什么明知风浪险,偏要浪尖行呢?

摇船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船舱中,不时露出几个十来岁孩子的小脑袋,一会儿,他们又像受惊的鸟雀,把头缩回去,躲进芦席覆盖得严严实实的船舱中。

小渔船行进了大半个月,到了江北腹地,这里是沼泽、湖区,离边境前线越来越近。傍晚,小渔船荡出芦苇丛,在一览无余的湖面上航行,暮色里,小船就像一只黑色的怪兽在湖里泅渡。珠湖、甓灶湖、樊良湖,湖湖相连,一百来里水路,一连穿过了十二个湖泊。这天,来到平湖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

平湖中有一个小岛,树木葱茏,只听得“哗啦啦”一阵响,岛中像箭一般射出十来只小划子,将小渔船团团围住。小划子上是五大三粗的汉子,他们胁迫渔船靠岸。

汉子们推推搡搡地把摇船的小伙子带到岸上:“船上还有什么人,都给我出来!”

六个小孩子次第上了岸,最后,船舱中款款走出一个尼姑,三十四五岁年纪,手执拂尘,神态安详,旁若无人。

汉子们跳上渔船,七手八脚,把船上的衣服被褥,行李包裹,柴米油盐全都搬上了岸。

“你们准备怎么样?”尼姑冷冷地对汉子们说。

“你看不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兄弟几个,就靠这条水路为生。野鸭子飞过,也要捋下它的毛来。”

“几个男子汉,抢孩子和女流的东西,还面不红心不跳说靠水路为生。堂堂七尺男儿,难道只有这点能耐?只能干这样下三滥的事!”

一个头儿模样的人,被尼姑骂得火起,抬起手,朝尼姑脸上打去。手掌离尼姑的脸一尺光景,停住不动了。不是尼姑施展了魔法,而是尼姑眼中喷射出来的两道目光,像利剑,阴冷犀利,刺得他手心生痛。他反倒胆怯起来,问:“你是何方仙姑,要去何地?”

“出家人不打妄语。我是淮河北边的魏国统帅王肃的妻子,齐国前封疆大吏雍州刺史王奂的儿媳,前朝宰相谢庄的女儿,叫谢似玉。我要过淮河,去跟夫君会面。”

听得王肃这个名字,汉子们吓得双腿发软,扑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原来,齐国皇帝萧赜临死时,为了给年少的孙子执政扫除障碍,把雍州刺史王奂和王奂的五个儿子全部杀了。萧赜死后,南齐一片混乱,暴君更替执政,年仅十七八岁的萧宝卷登台后,更是暴虐无度,杀人如麻。王奂的第三个儿子王肃在京城是个文书官,得知父兄被害的消息,打扮成僧人侥幸逃到北国。北魏皇帝拓跋宏发现了他的才能,相见恨晚,提拔他为车骑将军。王肃不但帮北魏实行汉人法制,而且亲自带兵南征,重创南齐,被人誉为北魏的伍子胥。

以上就是寻夫记的所有内容了,欢迎您把故事大全网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民间传说

美图欣赏

民间传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