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丛莲
蜀南大巴山下有个长青村,村里有户姓杨的人家,一家五口生活得和和美美。长根老汉和妻子杨婶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儿子杨刚在镇上开了个木工作坊,媳妇常芳去了城里大酒店做服务员,孙子杨小龙今年考上了重点大学。
杨刚年轻时作坊的生意很红火,不过那些年物价低,赚的钱并不多,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他的生意却越来越难做。不然,常芳也不会为了给儿子挣学费,离家外出打工。
这天,杨刚因为一笔生意都没做,从镇上回家后,连吃晚饭时都还闷闷不乐。
杨老汉没察觉儿子的不快,兴致勃勃地同杨婶边吃边聊天:“老伴儿,今天中午我放羊回来,看到刘大娃吃的咸菜下饭。我问他为啥这样节俭,你猜他咋说?”
“咋说?”杨婶忙问道。
杨老汉哈哈大笑道:“他说,现在天天咸菜下饭,就是为了饿空肚子好来吃我七十大寿的八大碗。”
“你过生日是农历九月十二,算起来还有一个月,这就惦记上了?唉,如今猪肉这么贵,做寿得花不少钱啊。”杨婶担忧地叹口气。
“再贵也得做,不然我面子……”
“我不同意。”杨老汉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杨刚打断了,“爸,今年你过寿就两个姐姐回来一趟,其他人一个不请。”
“不用你去请,我自己会请。”杨老汉一下子跳起来,指着杨刚的鼻子道,“这家里有我在一天,就轮不到你做主。”
杨刚知道父亲脾气比牛还犟,自小就不敢和他顶嘴,只得气呼呼回了房间。
深夜,杨刚翻来覆去,想着父亲要做寿的事,怎么也睡不着。
杨老汉一向好面子,从三十岁自己能当家做主开始,每满整十必定遍请远亲近邻,大操大办摆上几十桌,照本地做寿请客的规矩,做足“软三天硬五餐”,也就是说最少得连摆三天宴席招待五顿大餐。杨刚清楚地记得,过去父亲每次为了筹备寿宴,都弄得家里捉襟见肘,正应了一句话:死要面子活受罪。
何况现在做寿不像以前。以前煮饭炒菜都是村里人来帮忙,杀一头自家早就喂肥的猪,再杀点儿鸡鸭,就可以风风光光地端上桌。如今招待客人不但烟酒要高档,席面还必须讲究:除了八大碗外,螃蟹、甲鱼等缺一不可。更令人恼火的是,最近几年又流行起办宴席“一条龙”服务,请厨师连带锅碗瓢盆、打杂人手统统配备,主人家只要出钱就行。再加上做个上千元的蛋糕、燃放上百箱的烟花这些攀比炫耀的门面功夫,最后合计,倒赔一两万元还算是亏得少的。
杨刚知道,父亲之所以喜欢做寿,一来是充门面,告诉乡亲们杨家虽无权无势也摆得起寿宴;二来今年孙子考上了好大学,他更要显摆一下杨家出了人才。所以反对他做寿,肯定会落个不孝子的骂名。但是,目前自己手里确实没有能供挥霍的钱,两个姐姐也是上有老下有小,日子都不宽裕,眼睁睁拿钱去打水漂,是明白人都不会这么做。
杨刚看着父亲因为自己的反对,日日长吁短叹,心里也着实不好受,便打电话和常芳商量。常芳却很支持他,说现在就连城里人都改变了过去大吃大喝的作风,到餐馆吃饭,点菜都是精打细算,实在吃不完还打包回家。农村人日常生活中炒菜,连油都舍不得多放点儿,做寿时却一桌子好几十个荤菜,三天没吃完,变了味只得整盆整盆倒掉,想想都心痛。农村这种大肆铺张做寿的陈规陋习,就是应该禁止。
常芳的话让杨刚豁然开朗,当天特意在镇上买了卤菜回家,准备在吃晚饭时好好劝说父亲。想不到一上桌,杨老汉却先开口道:“杨刚,我决定了,七十大寿必须办。你两个姐姐都同意每人拿两千元出来,你也出两千元,其余的钱不用你操心。”说完,又冲老伴儿杨婶努努嘴。
杨婶赶紧附和道:“你父亲不做这个寿,会让村里人笑话的。再说句不好听的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他满了这个七十,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福气满八十呢。”
杨刚见两位老人眼巴巴望着自己,心肠一下软了,想了想道:“爸,如果你非要办寿,那我们就去镇上饭店包席,只招待一日两餐。你看行不行?”
“不行。”杨老汉一口拒绝,理由是去年隔壁村的李阿婆满八十岁,儿女们图方便省钱,就到镇上做寿。结果乡亲们不捧场,说去吃个饭还得辛辛苦苦赶十里路,不稀罕去。
“爸,你和妈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存了一万元。平日里你上街赶集,肚子再饿都舍不得买个包子吃,如今为了面子却打肿脸充胖子,这样做真的有意思吗?”杨刚见父亲毫无商量的余地,忍不住发起火来。
“照你说,做寿没意思,吃饭也没意思,活着更没意思!”杨老汉气呼呼把筷子一扔,连饭也不吃了。
次日早晨,杨刚吃早饭时,发现父亲还没起床,赶紧去喊他。杨老汉回答说不饿。杨刚知道父亲是在和自己赌气,就没理他。
傍晚,杨刚从镇上回来,看到父亲还躺在床上,一问母亲,他居然一天都没有吃饭,杨刚顿时慌了神,忙到父亲床前赔礼道歉,说同意他在村里做寿,大不了自己明年出门去打工。
想不到杨老汉看着儿子微微一笑,摆摆手道:“我睡了一天,也想了一天,你们三姐弟如今都要养儿育女,我不能给你们增加负担。想通了,不做寿了,不过我生日头天你得送我去医院。”
“爸,你这样做,让乡亲们知道我没钱给你做寿,气得你生病住院,你让我还有脸见人吗?”杨刚忍不住狠狠捶了一下脑袋。
“儿子,你误会了。我是想着如果我住院,做寿的事不就可以避免了吗?”杨老汉赶紧解释。
杨婶一旁补充道:“对啊,这装病的主意可是我好不容易想出来的。”
杨刚看看父母的神情,的确不像在撒谎,不过让父亲七十寿辰的大喜日子,却在医院里度过,这样的操作打死他也不能接受。
“爸,你让我考虑考虑。”杨刚一时间心乱如麻,看着父亲的苍苍白发,内疚不已,當即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想个周全的办法,让父亲的生日能开开心心度过。
九月初八,常芳从城里回家。杨婶奇怪地问她:“你爸生日还没到,你怎么回来了?”
常芳回答是杨刚叫她回来的,说有事情要做。
第二天,杨刚一大早就去了镇上,买了一大块五花肉回来,吩咐常芳抓紧时间做八大碗中的“烧白”。
杨老汉看在眼里,暗自和老伴儿嘀咕道:“看来儿子是想让我提前吃好点儿,免得到医院后,送吃的东西不方便。”
十一点钟,“烧白”在锅里蒸熟,杨刚拿出家里的篮子,把“烧白”装在里面,然后左手提篮子,右手挽着杨老汉,又吩咐常芳搀起杨婶,笑嘻嘻道:“爸,妈,走,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
杨刚夫妻俩带着满脸困惑的父母,径直来到村委会的大会议室。只见屋里布置得喜气洋洋,不但挂满了红绸彩球,还用桌子拼成了一个圆形餐桌,桌上放着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桌子旁边坐的都是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
杨刚一边把“烧白”放上桌,一边安排杨老汉和杨婶坐下,示意二老先听村支书讲话。
就听村支书发言道:“今天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我先代表长青村所有村民祝在座的老人家节日快乐!同时特别祝贺今年过大寿的吴桂勤、杨长根、高奎、陈金兰四位寿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现在我宣布,我们村每年的重阳节都采用这样的方式来为老人们庆祝生日,一来发扬中华民族爱老尊老的传统美德,二来响应政府严禁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的号召,三来避免各家因操办寿宴造成的经济压力和食物糟蹋。珍惜粮食,从你我做起,大家说,好不好?”
“好!”老人们大声赞同,个个喜笑颜开。由村支书主持寿宴,由媳妇们亲自做菜,还能享受专属节日大餐,既有面子又没给儿女添麻烦,真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呀!
在“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声中,老人们开始享用这桌别具特色的重九盛宴。
这时,村支书走过来,紧紧握住杨刚的手,夸赞他这个利用重阳节为老人们共同庆生的点子实在是高。
杨刚谦虚地笑笑,看着父亲容光焕发地和邻座老人交谈甚欢,乐得嘴都合不拢,心里悬了多日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选自《乡土·野马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