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官名。
相传羲和为帝尧时掌天地之官,和仲为帝尧时治西方之官,掌秋天之政,和叔为帝尧时治朔方之官,掌冬天之政,他们的后裔中有以官名“和”为氏者。这支和氏的历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
2、系自芈姓。
春秋时楚人卞和,相传他觅得玉璞,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假的,先后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他抱着璞哭于荆山下,王使人雕琢其璞,果得宝玉,称为“和氏之璧”。卞和之后以名为氏。芈姓和氏的历史大约有2600多年。
3、外族基因的流入
和姓的外族改姓和融入主要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素和氏为和氏,改关西羌人昨和氏为和氏。又一次大规模外族融入和姓是在明清时期。一批蒙古人改蒙古姓为和姓。西南地区的纳西族四大古氏族之一也为和氏。当今在羌族、纳西族、白族、傈僳族、回族、水族、怒族、普米族、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和姓。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宋朝时期,和姓不足1万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福建等地。
明朝时期,和姓大约有2万4千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福建、湖北等地,山西是和姓的第一大省,集中了全国和姓人口的四成。
三、郡望堂号
和姓的郡望是汝南。
和姓以“负鼎”为其堂号。
“负鼎”堂号典出唐朝和逢尧。和逢尧,武后时曾经背着大锅到朝廷上奏本,表示愿意跟皇帝当厨师,被流放。后中进士,初官监察御史,累进至柘州刺史。
四、和姓血型:
和姓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2.4%,A型占29%,B型占29.3%,AB型占9.3%。
五、当代和姓的分布
当代和姓的人口大约有16万,为第二百九十三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3%。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和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云南、北京等省市,山东居住了和姓总人口的25%,为和姓第一大省。
和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鲁冀晋大部、河南、京津大部、内蒙古中部、陕西东北、鄂皖苏北部、甘肃西南、青海东南、云川大部、贵州西部,和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8%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69%的和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