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姜姓,上古炎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
炎帝子有人名叫陵,商初受封于逄(今所在地不详),建立了逄国。也称为逄伯陵。到了西周武王的时候,逄国灭亡,改其地为齐,改封给姜太公,逄国的后人以原来的国名作为姓氏,成为逄氏。
2、起源于夏朝,是有名的弓箭手逄蒙的后代。
唐代的学者颜师古说,逄姓的起源和逢姓相同,都是逄蒙的后代。夏朝的时候,有一个出名的弓箭手叫逄蒙,曾经拜后羿为师。他的后代也随着他姓逄,称为逄氏。
3、起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的齐国君主有车左官名逄丑父,他的后代也称逄氏。
成为逄氏的又一支。在逄丑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因古代“逄”、“逢”、“蓬”三字通假,因称逄氏、逢氏、蓬氏,后来还有转为庞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逄姓在大陆和台湾都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山东青岛胶南,逄姓族人分布较多。
逄姓在青岛胶南市分布比较多。胶南就有几个村以逄为村名如逄家台后,逄家桃园,下村等。
东汉时,见诸史册之庞姓人达十六人,这些史实表明,魏晋以前,庞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重庆、辽宁等地。三国蜀有庞德公之侄庞统,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肃陇西)人庞德(其从兄庞柔入蜀)。扶风(今陕西凤翔)人庞迪,酒泉表氏(今甘肃高台西)人庞淯。可见此际庞姓已播迁于四川、甘肃等地。
两晋南北朝时,庞姓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了庞姓南安郡望、南阳郡望、始平郡望、谯郡郡望。隋唐之际,庞姓上述郡望依旧兴盛,并以其为主源向四周扩散,如陕西之榆林、泾阳,山西之太原、代县、太谷,山东之菏泽,江苏之徐州,安徽之寿县均有了庞姓人定居,并有一支庞姓入迁浙江泉州。
宋元之际,由于中原一带刀兵四起,避居南方者渐多,使得庞姓在南方各地分布更广,并有一支入迁广西北流,后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有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庞籍入朝为相,并子孙显贵当朝,使得山东庞姓名噪一时。
明初,山西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江苏、湖北、山东、河北等地。明末清初,满清军队屠川,川籍庞姓避逃于云贵高原。而不久的湖广填四川,又使湖北、湖南之庞姓入居四川。
乾隆年间以后,山东庞姓有闯关东到东北者,亦有华东、华南之庞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
今吉林省的长春市,江西省的鹰潭市,山东省的黄县、龙口市、安丘县、胶县,天津市,等地,均有逄氏族人分布。如今,庞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广西为多,此二省之庞姓约占全国汉族庞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
三、郡望堂号
郡望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堂号
计复堂:越王勾践从吴国回来,想报亡国之仇。大夫逄同建议说:“吴国现在德少功多,必定很骄傲。我们要是想灭吴雪耻,必须结交齐国,放弃楚国,跟邻近的国家友好,表面上对吴国友好。这样一来,吴国必然麻痹大意,我们利用它这个弱点,才能灭亡它。”勾践采用了逄同的计策,果然恢复了越国的强盛,灭亡了吴国。
北海堂:以望立堂。
谯郡堂:以望立堂,亦称谯国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