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40年代,有人认为仰韶文化是夏文化,也有人认为龙山文化是夏文化。只因当时积累的考古资料有限,研究者只能做一般的推测。自1959年进行的“夏墟”调查,才正式展开了对夏文化的探讨工作,进一步把夏王朝的疆域集中到河南境内的豫中、豫西,山西境内的汾河中下游,特别是汾、浍、涑以及沁、丹水流域。
近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学者们也做了大胆的探讨,提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为夏文化遗存;有人单独把二里头文化一二期列为夏文化遗存;还有人把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列为夏文化遗存。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的发掘,不少人认为所谓“禹居阳城”与今日王城岗有一定的关系,并为王城岗遗址的发掘是夏文化探索的重要收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河南日报》以及其他刊物先后报道了王城岗遗址的情况,并以认为王城岗遗址是夏代的重要城址。
文献记载中禹与阳城的关系是密切的,而王城岗遗址所在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中的夏都阳城的地望基本吻合,但是,一个文化的确立,特别是一处奴隶制王国都城的确立,都应具有令人信服的材料。夏鼐先生认为,关于夏都问题,“一般的探讨过程中,是先确定遗址属于某一王朝,然后再确定它是该王朝的京都”。又说,“如果这遗址属于是夏文化,也仍有是否有都城的问题”,“所以,这里首先要解决的是夏文化问题”,一旦夏文化解决了,夏墟之谜也就不难而破了。
根据文献记载来看,夏朝的都城与商朝一样,曾多次迁徙,但可以看出,夏朝的都城始终围绕着以河南西北部和山西西南部这两个中心。前者可详见清代洪颐煊《筠轩文钞》的《禹都阳城考》,后者史书中也有较多记载,《左传》定公四年杜预注:“夏墟,大夏,今太原晋阳也。”定公四年,“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由此而产生了夏墟位“晋中太原”说和“晋西南”说。由于史书中对夏墟地望的记载比较分散,传说较多,而且夏文化遗址的分布也较普遍,故缺乏足够的材料加以论定。
应该提及的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和夏王朝统治的区域应该轻重分开,在探索夏墟问题上,应该从大范围集中到中心方面来。不管禹居阳城,或阳翟,或安邑,或晋阳,当然都是有可能的,但是,被禹所居过的地方,不一定就是夏朝的都城,另外,夏王朝是否在此建都,还应与有无大型或典型夏文化遗址的材料相印证。
综上所述,探索夏墟问题,只能在夏代活动的地域范围内,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充分认识夏文化的渊源,了解它的社会发展阶段,掌握地域的分布范围和时间的断代;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这个问题就可以顺利得到解决。随着考古事业的迅速发展和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来揭秘吧认为破译夏墟之谜,一定为期不远。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