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碗

时间:2014-11-14 11:28:43 

导读:看着干爸一家舔碗,我还想,这不仅仅是在舔碗,舔回的也不仅仅是一些汤物和几粒米,还会舔回被现代人遗失的好多东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在这个奢靡之风盛行的社会里,是不是只有孩子还保持着“舔碗”的天性。

文/李兴义

在丰衣足食的生活里,一粒米的得失似乎已经不为人们所算计,可是今年春节回家拜年,到干爸家去吃饭,发现他们一家还保持着舔碗的习惯,着实让我感动了好一阵子。

干爸家在农村,吃的是农家的家常全席,喝的是小米粥。他们舔碗,舔的是米粥碗。米粥喝完了,碗里本来不会有什么剩余,只是在碗帮子上粘糊了少许的粥样物。他们舔。双手托着碗扣住整个脸,舌头吐出老长,自上而下,一圈,一圈,一圈地舔过去,直舔到碗底,直将那碗舔得滑溜光亮。一家人都舔,发着吸溜吸溜的声响。

舔碗,是已经过去的那个时代的事情,是我们父辈们干的活儿。当然,我也干过。那时候,粮食紧张,人们缺衣少食,吃菜咽糠,饥肠难填,生活苦焦,大家或许不会计较一粒米的来之不易,但都知道一粒米的珍贵,他们生怕损失了一粒米,丢掉了一颗粮食,所以舔碗。

那时候,农民们最看重的就是粮食。

收割结束,全队人会集中起来,猫着腰,张大眼睛,在庄稼地里搜寻遗珠般地搜寻遗失的一个谷穗,一颗麦粒。

生产队的大场里,打碾结束,扬场结束,粮食堆成了堆,队长会带着大家,将草帽脱下来,端在手上,将散失的颗粒一粒一粒地拾起来。没有戴帽子的,便将鞋子脱下来,将那些颗粒收进鞋窝里,送到粮食堆里去,这叫做颗粒归仓.

馍馍是很少能吃到的,窝窝头是很少能吃到的。每吃时,他们总会十指并拢,双手捧着,生怕掉个渣子。一不小心掉了一星半点,他们也会细心地拾起,吹一吹沾在上面的尘灰,吃掉。

土豆也是那时候的主食。那时的土地贫瘠,加上土豆多种在山洼地,品种差,收获的土豆大多只有指拇蛋儿那么大,乡亲们只能将它们煮了蒸了吃。土豆的瓤儿味美可口,可是那皮子却涩,麻,难于入口,难于下咽,尽管只有薄薄的一层,可是大家都舍不得剥掉,一口一只,连皮带瓤儿吃了。

多少年以后,便到了今天。今天,吃穿是不用愁了,不仅仅在城里,在农村也是,大鱼大肉早已经进入了普通人家的饭碗。大块地吃肉,大碗地喝酒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可是,许多人早已经忘记了当年舔碗、拾吃馍渣子的事情,忘了光着脚丫,端着鞋窝满大场寻找一粒粮食的事情。单位接待,朋友聚会,一桌饭动辄就是一两千元,那个排场劲儿铺张劲儿实在让人看着心疼。其实,让人心疼的事儿还在后头。大家伙儿酒足饭饱脑满肠肥之后,饭桌上还有满盘子满碗的好菜好饭,便都很绅士地起立,毫无疼惜之情地扬长而去。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半月谈

美图欣赏

半月谈排行榜